支原体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简明禽病防治技术手册》第76页(2188字)
目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支原体感染主要有两种:鸡毒支原体感染(也称慢性呼吸道病)和滑液囊支原体感染。该病常造成成年禽的隐性感染,病程可以连绵不断,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一、病原学
慢性呼吸道病的病原为鸡毒支原体;而滑液支原体感染的病原为滑液囊支原体。它们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均不强,常用的消毒剂都能将其杀灭。
二、流行病学
自然感染主要发生于鸡和火鸡,珍珠鸡、鸽和鹌鹑等也不例外。不同龄期的鸡均可感染,其中以4~8周龄肉用仔鸡最为易感。一旦发病,几乎全群感染,病程连延不断。单纯支原体感染的死亡率通常为10%~30%,其他病原协同感染或某些应激因素可使死亡率达30%以上。成年鸡大多数为隐性感染,观察不到临床症状。
患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主要传染源。支原体可随呼吸道分泌物通过咳嗽和喷嚏排出体外,经由飞沫和尘埃传播而发生呼吸道感染。受污染的人员、设备、用具和苍蝇等充当机械传播的媒介。支原体也可经精液和交配传播,感染本病的母禽所产的带菌蛋其孵化率不高。少数感染鸡可能终生带菌。本病还常与新城疫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大肠杆菌等病原发生混合感染。
三、临床症状
鸡群单纯感染鸡毒支原体后,只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如果发生继发感染或者有应激因素起作用,则呼吸道症状会更加明显。鼻孔周围常粘有饲料和垫料。随着病情发展,鼻窦发炎肿胀,张口呼吸,喘气,咳嗽。继而出现明显的气管啰音;鼻腔和眶下窦明显肿胀,随时间延长,眼部发炎甚至失明;病禽食欲不振,或由于失明而不能采食,使产蛋率下降,淘汰鸡数增加;饲养期延长,生长缓慢,逐渐消瘦,最后因过度衰弱,或喉头被干酪样物堵塞而死亡。本病常为慢性经过,如不及时治疗,可绵延数月。
鸡群感染滑液支原体后,初始症状为冠苍白萎缩,生长缓慢,羽毛松乱;继而跛行,跗关节及跖趾部肿胀,肿胀部有热感和波动感;病鸡脱水和消瘦,常有胸部囊肿。病鸡仍有一定的食欲和饮欲。上述急性期症状过后转为缓慢的恢复期,但滑膜炎可持续数年之久。
四、病理变化
鸡群单纯感染鸡毒支原体,主要是鼻和眶下窦有轻度炎症。而自然病例多为混合感染,呼吸道黏膜水肿、充血和增厚。气管黏膜内有渗出物,早期气囊膜浑浊、增厚,灰白色不透明,常有黄色泡沫样物或干酪样物附着。一侧或双侧性眼炎,眶下窦肿胀,内积聚大量黄白色渗出物,严重者可从眶下窦内挤压出黄白色干酪样硬块。患病的鸡一般有输卵管炎,少数病鸡还有关节炎。如果继发或并发大肠杆菌感染,则除了窦炎、气管炎或者眼炎外,还常可以看到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和纤维素性腹膜炎。
鸡群感染滑液支原体,早期病鸡的关节滑液囊膜及腱鞘上有黏稠的乳白色渗出物。随病程的发展,渗出物变成干酪样。若病鸡在干酪样物形成前已极度失水,则关节附近可能没有积液。慢性病例其关节面常呈橘黄色或黄色,约有半数早期病例有脾、肝、肾肿大。
五、诊断与防治
1.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变特点可对本病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要做血清学诊断和病原的分离鉴定。
2.防治 要坚持以防为主,加强管理,防治结合的原则。切忌有只要依靠药物或依赖疫苗就可万事大吉的念头。尽管市场上已有一些活苗和灭活苗,但该病的免疫效果也不甚理想。鸡毒支原体和滑液囊支原体对许多抗菌药物均敏感,常用的药物有泰乐菌素、利高霉素、链霉素、土霉素、氟哌酸、强力霉素、庆大霉素、林肯霉素和壮观霉素等,但支原体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临床用药前最好先做药敏试验,筛选出有效敏感的药物,用药时要剂量足、疗程足,一般连续用药5~7天,注意多种药物联合或交替使用。要注意的是,药物常不能完全将体内支原体杀灭。但用药可以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产性能。
应及时消除应激因素,如不当的喷雾免疫、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非全价饲料等的影响。做好其他传染病(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大肠杆菌病)的防疫工作,也有利于本病的控制。
对于支原体阳性种鸡所产的蛋,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杀灭种蛋内的支原体。其一是变温法,即在一个加压空气的孵化器内加温,使蛋内温度达到46.1℃,保持12~14小时,这种方法可有效杀灭支原体,但孵化率下降8%~10%。另一种方法是药浴法,即将种蛋孵至5~9日龄时,将泰乐菌素、利高霉素或庆大霉素等敏感抗菌药物直接注射到卵黄囊或气室内,可以经济、有效地杀灭支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