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东方出版中心《实用高血压病防治手册》第147页(3185字)

脑出血是指自发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主要病因是高血压,故有时也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其发生多由于长期血压增高,使变薄的血管壁形成微小动脉瘤,或血管发生变性、坏死,最终微小动脉瘤和已发生变性、坏死的小血管在高压下突然破裂出血。

(一)临床表现

脑出血多发生在没有经过系统治疗或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甚至有些患者发生脑出血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不同出血部位如丘脑、桥脑、小脑等出血临床表现不一。出血量大可有全脑症状,而量小甚至可无明显症状。

1.多为活动时发病,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用力排便或洗热水澡时突然发病。

2.发病较轻者,可有轻度的肢体运动、感觉障碍或有语言障碍,但无或仅有轻度的意识障碍。起病急者有头痛、头晕、呕吐,并出现偏身运动和/或感觉障碍,有或无语言障碍,继而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发病更为急骤者一发病即进入昏迷,面色潮红,大汗、鼾声大作,呼吸深大或不规则,此时神经局灶症状常被掩盖。

3.一般血压较高,可>180/110mmHg,亦可有中枢性高热。

4.脑出血的定位及出血量的判断需借助于头颅CT或MRI。

(二)治疗

治疗目的:挽救生命,减少残废,防止复发。抢救治疗的实施应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有序进行。

1.卧床休息,避免不良刺激:应就地就近住院治疗,如转送应有医务人员护送。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及时控制脑水肿和高颅压,防止脑疝。入院后急性期绝对卧床,避免任何精神刺激,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2.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去除假牙,头置侧位,防止舌根后坠及呕吐物、分泌物误吸。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脱水降颅压治疗:脑出血后血肿占位及病灶周围组织水肿使颅内压增高,导致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严重可发生脑疝,此是脑出血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常用的脱水药物有20%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等(用法见“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节)。糖皮质激素有助减轻脑水肿,但对高血压、糖尿病、应激性溃疡有不利影响,使用时应权衡利弊。地塞米松5~10mg/天,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以3~5天为宜。同时应用制酸剂,以保护胃粘膜,防止应激性溃疡发生。

4.调整血压:脑出血后,血压常明显增高,过高可增加再出血的危险性。降低血压首先要解除血压升高诱因,如高颅压、舌根后坠、尿潴留等。一般当血压>200/120mmHg时,在利尿、脱水药基础上适当应用降压药物,使血压下降20%左右,但不宜过度降压。常用于脑出血的降压药有:

(1)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20~50mg,加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后,再以100mg溶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滴速20~60mg/小时。

(2)地尔硫(恬尔心):10~15mg,用葡萄糖液20ml稀释缓慢静脉注射,或100mg溶于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开始20滴/分钟(5~40μg/kg/分钟)。注意每日复查心电图,如有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障碍则停用。

(3)依那普利:1.25~2.5mg,加生理盐水20ml,每6小时静脉注射,根据血压调整用量。

(4)其他口服药:ACE抑制剂、部分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均可酌情选用。

急性期用尼莫地平可加重出血,不宜使用;可乐定因产生嗜睡,影响意识观察,宜慎用。

5.并发症的治疗:常见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感染。

(1)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后,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分泌,可致应激性溃疡及消化道出血,尤其使用激素后,更易发生。一般脑出血后,尤其症状较重者,可预防性用药: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每次150mg,每天2次,口服)、西米替丁(每次0.2g,每天3次,口服)、法莫替丁(每次20mg,每天2次,口服)等,针剂或片剂根据病情选用。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采取如下措施:①禁食;②局部止血:去甲肾上腺素4~8mg,用冰生理盐水100ml稀释,口服或鼻饲,3~4次/天;③H2受体拮抗剂(前已述)静脉给药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洛赛克)每次20mg,每日1~2次,口服。

(2)感染:主要是呼吸道、泌尿道细菌及真菌感染。由于病人存在意识障碍、长期卧床、抵抗力降低,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等。预防应定时翻身拍背,痰稠时雾化吸入,促进排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一旦发生感染,应行痰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抗菌素,足量短期有效治疗。脑出血后如留置导尿者,感染机会增加,可用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4~8万单位,定时膀胱冲洗;如有尿路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脑出血病人抵抗力差,加之应用一些广谱抗菌素,真菌感染也不少见,所以要严格掌握使用抗菌素指征,切忌长期、盲目滥用广谱抗菌素。如发生真菌感染,原则上要停用广谱抗菌素,改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每次0.2g,每天1~2次,口服)、大扶康(100~200mg/天,静脉滴注)、三维康(每次100~150mg,每天1次,口服)等。如混合感染,可联合应用针对性强的窄谱抗菌素及抗真菌药物。

6.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如有意识障碍伴呕吐应禁食。每日经静脉补充水、电解质等。病情稳定后,应尽早恢复肠道营养,同时注意维持酸碱平衡。

7.严密观察,加强护理:注意监测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对于被动体位的病人,应2小时协助翻身1次,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保证床垫柔软,床铺整洁、干燥、无皱。一旦皮肤受压破溃要进行外科换药及红外线照射。

8.手术治疗:在积极内科治疗同时,结合头颅CT、临床表现确定是否具有手术指征,早期清除血肿,有利于降低颅压和恢复神经功能。

9.康复治疗:瘫痪病人在急性期要使病肢处于功能位,予以按摩及被动活动。并尽早恢复语言训练及患肢功能练习,配合针灸、理疗。急性期一般不主张用促进脑细胞活化药,但恢复期可酌情使用都可喜、脑活素、脑复康等。

(三)预防

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关键是控制血压,尤其有脑卒中家族史者,要尽可能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要减轻体重、戒烟酒、干预所有可逆的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粘度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劳及过度兴奋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