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不同节段损伤的表现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山大学出版社《脊髓损伤》第197页(3743字)
一、C1~C3节段损伤
C1~C4神经的前支组成颈丛,走行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面,从胸锁乳突肌中点穿出后,发出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及锁骨上神经等分支,支配枕部、耳廓及锁骨上等区域的皮肤。上颈椎损伤后,如寰枢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寰椎爆裂性骨折等,病人可感觉到耳部及枕部疼痛、麻木。
C1~C2神经的部分纤维加入舌下神经,直接发出分支至颏舌骨肌和甲状舌骨肌,另外,其分支还组成舌下神经降支,与C3神经的部分神经纤维组成舌下袢,发出分支支配舌骨下肌群。当C1~C2节段脊髓或神经根损伤时,舌骨肌群可能受到影响。
C3~C5神经还组成膈神经,该平面脊髓损伤后,肋间肌和膈肌均可能瘫痪,病人完全不能完成自主呼吸,伤后如不立即抢救,给予人工辅助呼吸,病人会立即死亡。绞刑者骨折(Hangman fracture)即C2双侧椎弓骨折或C2~C3脱位,就是因为以上原因而导致患者当场死亡。
二、C4节段损伤
伤后四肢及躯干所有肌肉均瘫痪,四肢呈连枷状,锁骨以下感觉丧失,大小便功能障碍。脊髓在该平面损伤后,脊髓水肿可向上波及C3脊髓平面,从而使由C3~C5神经组成的膈神经完全瘫痪,容易导致病人自主呼吸完全丧失而危及病人的生命。待创伤性反应消退后,脊髓水肿消失,膈神经功能部分恢复,膈肌恢复部分功能而参与自主呼吸,病人的状况可稍有好转。
病人还可出现血管运动障碍,张口呼吸,语言低微。病人因呼吸困难,不能咳嗽,继发肺部感染,最终多因缺氧、呼吸衰竭而死亡。
三、C5节段损伤
病人颈部及肩部前外侧三角区感觉存在,其余躯干部分的感觉全部丧失。肩部高耸,主要是因为肩胛提肌、斜方肌牵拉,而其拮抗肌已瘫痪造成的外形变化。受C5神经支配的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等均瘫痪。双上肢完全不能做自主活动,置于身体两侧,肩关节不能外展。肱二头肌腱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其他腱反射,如肱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等均消失。
四、C6节段损伤
上臂外侧,前臂后外侧一部分感觉尚存,上肢其余部分感觉完全丧失。病人的肩胛提肌、斜方肌、三角肌及肱二头肌均有收缩,但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肱三头肌瘫痪。病人肩部可抬高,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肩关节不能内收、内旋,肘关节不能伸直;垂腕;桡侧腕长伸肌呈弛缓性瘫痪;此节段以下神经支配的手指、躯干及下肢肌肉均瘫痪。肱二头肌反射、肱桡肌反射正常,肱三头肌及该平面以下的其他腱反射均消失。
五、C7节段损伤
病人上臂、前臂内侧,尺侧3个手指感觉丧失,上臂、前臂其余部位感觉正常。肱二头肌肌力正常,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拇长屈肌、指深屈肌、指浅屈肌肌力均减弱;指总伸肌肌力减弱,以食指伸肌肌力减弱尤为明显。病人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于胸前,腕关节呈桡偏位,手指呈半握拳状。肱二头肌腱反射,桡骨骨膜反射均存在,肱三头肌腱反射消失或减退。
六、C8节段损伤
病人前臂内侧、小鱼际、手4或5指,躯干相应平面以下及下肢感觉障碍;拇短屈肌、拇短伸肌、拇对掌肌、蚓状肌、骨间肌肌力减弱或消失;拇短展肌完全瘫痪,可呈爪形手。
副交感神经中脑部节前纤维的神经元位于四叠体上丘平面的动眼神经核中间的神经核内(此神经核称为雅库波维奇神经核),此核发出副交感神经纤维,随动眼神经到眶后,通过睫状神经节短根至该神经节,在节内换神经元成节后纤维,经睫短神经到瞳孔括约肌,由睫状神经中枢经丘脑脊髓前束、侧束的纤维通过C8及T1~T2灰质外侧角的交感神经纤维,经颈上神经节随颈内动脉分支,再经睫状神经节及睫短神经到眼球,分布于瞳孔扩大肌,因此C8和T1~T2节段的脊髓损伤后,可出现单侧或双侧的Homer征,表现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及同侧汗腺分泌障碍。因睫状肌、提上睑肌及眼球四周小肌肉之间的功能可有分离,故Homer征可不典型。
病人可有位置性低血压,即由卧位改为直立位时,出现血管运动障碍,下肢皮肤发红,血压降低,病人感头晕,经过训练即可恢复正常。
七、T1节段损伤
病人除腋下感觉丧失、上臂内侧感觉减退外,上肢其余部分感觉正常。手的内在肌包括拇收肌、骨间肌蚓状肌肌力减弱;肋间肌以下所有肌肉均瘫痪;伸拇、屈拇,伸腕、屈腕,伸指、屈指肌力均正常。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均正常。病人可出现Homer征,表现为面部、颈部及上臂无汗。
八、胸髓损伤
由于胸段脊柱有肋骨的加强保护,因此胸段脊髓损伤相对发病率较低,但胸椎椎管相对较窄,没有缓冲空间,一旦发生脊髓损伤,则多为完全性脊髓损伤。胸髓损伤后通常表现为双下肢呈痉挛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减退或消失。损伤发生于T2节段者,腋窝以下感觉减退或消失,上肢各肌肉的肌力正常,损伤平面以下肋间肌、腹肌、躯干及下肢肌肉均瘫痪。中上胸段脊髓损伤多因肋间肌瘫痪而伴有呼吸困难。下胸段脊髓损伤腹壁反射可保留或消失;而中胸段脊髓损伤时,上腹壁反射可保留,中下腹壁反射均消失,这一点可作为判断脊髓损伤节段的体征之一。T6~T9髓损伤时,腹直肌上段神经支配完好,而中下段缺乏神经支配,从而导致腹肌收缩时,肚脐向上移动,此为Beevor征阳性;T10以下水平胸髓损伤时,下部腹肌瘫痪,咳嗽时腹压升高,下腹部向外膨出。
九、腰膨大损伤(L1~S2)
胸腰段脊柱骨折几率较高,因此该节段脊髓损伤很常见。该节段脊髓损伤后,腹壁反射正常,但膝、踝反射及提睾反射均消失,肛门反射消失,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如果为L1节段损伤,则整个下肢及会阴部感觉障碍,腹股沟感觉减退。腰方肌肌力减弱,髋外展肌、髂腰肌、缝匠肌及睾提肌及所有下肢肌均瘫痪。如为L2节段损伤,则大腿中1/3感觉减退,中下1/3感觉消失,膝以下所有肌肉瘫痪;如为L3节段损伤,则大腿下1/3感觉减退,膝以下感觉消失,股四头肌和股内收肌肌力减弱,膝以下各肌均瘫痪;提睾反射可引出,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跟腱反射消失。L4节段损伤则表现为小腿外侧及会阴鞍区感觉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臀中肌肌力减退,病人步态不稳,走路呈鸭步。
十、圆锥损伤(S3~S5)
圆锥损害时会阴部疼痛但不剧烈,肛门周围会阴部呈马鞍状感觉缺失,阴囊及龟头感觉障碍,可有感觉分离现象。肛门及性器官肌肉瘫痪,下肢肌肉运动功能正常,臀肌可有肌肉颤动,大小便障碍始终突出明显,常伴有性功能障碍。肛门反射消失,跟腱反射正常。
十一、马尾损害
马尾损害突出的症状是一侧或两侧下腰部、下肢或会阴部的疼痛和感觉减低或消失,无感觉分离现象。下肢可见肌萎缩无力、踝反射消失。由于马尾位于脊椎管的下端较长(L2~S2),损害部位不同,其症状也不同。
(1)马尾上部(L2水平)损害:L2以下马尾损害可出现双下肢弛缓性瘫痪和感觉缺失,可有排尿、排便障碍。因髂腰肌(T12~L3支配)不完全性损害,髋关节可有轻度屈曲。
(2)马尾中部(L5水平)损害:以坐骨神经损害为主,出现走路困难,臀部及小腿后外侧肌肉萎缩,膝反射保留,踝反射消失。L5以下感觉缺失。因股神经和闭孔神经(L2~L4支配)未受累,髋关节屈曲内收和膝关节伸展均不受影响。
(3)马尾下部(S2水平)损害:以膀胱、直肠括约肌障碍为主,会阴部呈马鞍状感觉缺失,下肢后部也有一细长的感觉减失带(S2支配)。臀大肌与腓肠肌(L5、S2支配)轻度瘫痪,踝反射减低,肛门反射消失。脊髓圆锥与马尾所处位置邻近,损害后的临床表现极其类似,在诊查中易于混淆,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