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与眩晕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科手册》第194页(3127字)
头晕是患者感到头脑昏胀不适,或自觉失去平衡感。一般病情较轻,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眩晕是患者感到外界景物转动,不能保持平衡,多卧床,不能随意转侧,常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多较重,经数小时或数日后渐渐消失。病因大致有以下分类:
(一)遗传性:病人有眩晕病的家族史。
(二)物理因素:
1.头部外伤:约占半数的颅脑外伤病人,有头晕或眩晕症状。
2.耳部手术后。
3.噪音性。
(三)化学因素:
1.药物性:常见的有链霉素、奎宁中毒,以及抗癫痫药物或精神药物。
2.酒精中毒。
3.吸烟反应:烟草碱中毒所致。
(四)微生物因素:
1.病毒性:如带状疱疹、流感、脑炎等。
2.细菌性:脑膜炎、化脓性中耳炎等。
3.寄生虫性:某些寄生虫病。
(五)胶原疾病:无脉症及眼、口、生殖器三联症等。
(六)营养缺乏症。
(七)内分泌障碍:
1.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
2.甲状腺功能减低。
3.垂体功能减低。
4.更年性障碍症状群。
(八)血液、血管性病:
1.高血压症。
2.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
3.体位性低血压症。
4.脑血管病的前驱症状。
5.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发作。
6.颈动脉反射性调节障碍。
7.动脉硬化症。
(九)肿瘤:
1.听神经瘤。
2.后颅凹占位性病变。
3.颞叶、脑干、第四脑室肿瘤等。
(十)脱髓鞘性疾病:约5%的患者出现头晕或眩晕症状。
(十一)癫痫性发作:以头晕或眩晕为发作症状者占15%,其脑波特点为每秒4~16周波之棘波。
(十二)精神性因素:
1.神经衰弱症状群。
2.癔病性发作。
(十三)耳部疾病:如迷路积水、迷路炎、运动病及前庭神经元炎等。
(十四)眼部疾病:如屈光不正、眼肌麻痹及先天性眼球震颤等。
根据以上各分类病因有关病的特点,进行临床检查与诊断分析。
【治疗】
(一)治疗病原病因。
(二)适当休息。
(三)尽量避免较多与剧烈的体位变动。
(四)呕吐重者,必要时可补液。
(五)保持室内安静。
(六)药物治疗:
1.镇静剂:苯巴比妥0.03克口服,或0.1克肌注;三溴片0.3克,每日3次。
2.安定剂:氯丙嗪25毫克,每日2~3次;安他乐25~50毫克,每日2~3次;奋乃静2毫克,每日2~3次。
3.抗组织胺药物:苯海拉明25毫克,每日2~3次;非那格12.5~25毫克,每日2~3次。
4.植物神经作用药物;氢溴酸莨菪碱0.3毫克,肌注,每日1~2次;枣马明50毫克,每日1~3次;1%毛果芸香碱0.2毫升,皮下注射,每日增0.1毫升,达1毫升后减量;乘晕宁50毫克,每日1~3次。
5.病重者可用7%重碳酸钠40~60毫升,静脉注射或200~300毫升,静脉滴注。
6.1%柴罗卡因,按每公斤体重1毫克计算,静脉滴注病重时使用。
7.三磷酸腺甙20~40毫克,静脉注射病重时用。
(七)中药治疗:
1.病属肝火内动者:当归四钱,白芍三钱,白术三钱,茯苓三钱,柴胡三钱,菊花二钱,丹皮三钱,栀子三钱,钩藤三钱,天麻一钱半,炙甘草二钱。水煎服。病重者加羚羊粉一分冲服。
2.病属肝木尅土,眩晕呕吐者:钩藤五钱,甘菊三钱,防风二钱,半夏三钱,茯苓三钱,人参三钱,麦冬三钱。水煎服。
3.病属痰湿,清浊升降失常者:半夏三钱,陈皮三钱,茯苓三钱,胆星三钱,枳实一钱,防风一钱,白术二钱,羌活一钱,姜汁竹沥二钱。水煎服。
4.中气不足,气血双亏者:黄芪四钱,人参三钱,甘草一钱,白术三钱,陈皮三钱,当归三钱,升麻一钱半,柴胡二钱,生姜二片,大枣二枚;或十全大补丸,每日二次,每次一丸;或五味子六钱,山药四钱,当归三钱,杭白芍二钱,枣仁五钱,甘草二钱。水煎服。
(八)针刺疗法:
取穴:合谷、太冲、听宫、百会、风池、心俞、神门。每次选用四穴,每日一次。
(九)耳针疗法:
取穴:皮质下、交感、神门。每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