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
书籍:临床用药速查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用药速查手册》第216页(682字)
【释文】:
注射剂:5μg/1ml,10μg/1ml。
【药理作用】:
本品原为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的血液为原料制成的疫苗,1999年起我国已停止生产和使用这种血源性疫苗。目前应用的是重组乙肝疫苗,即基因工程疫苗。即将问世的甲基营养型酵母(汉逊酵)重组疫苗效果与酿酒酵母疫苗相同或略优。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能激发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具有抗HBV感染的作用。
【主要用途和用法】:
接种乙肝疫苗的主动免疫疗法是预防HBV感染的最重要措施。接种的主要对象为:出生24小时内的新生儿、新生儿期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以及高危人群,后者包括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从事血液制品的人员、幼儿教师、饮食业从业人员、新入伍军人、血液透析者、静脉吸毒者、娼妓、同性恋者以及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新生儿分别在出生24小时内、出生后1个月和6个月(“0、1、6方案”)肌注3次,每次5μg,注射于上臂三角肌。有人认为“0、1、12方案”优于“0、1、6方案”。还有人主张在18个月时加注1次(5μg)。汉逊酵重组疫苗的剂量为10μg×3次。以往血源性疫苗可保护15年以上。重组疫苗的保护期尚在观察中,可能需要在儿童小学毕业时加注1次。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体重不足2kg的新生儿、患急性疾病、发热者暂缓接种。有过敏史者不予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