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化肥手册

影响氨吸持的土壤因素

书籍:化肥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化肥手册》第110页(1747字)

1.水分 土壤施用液氨后,最初氨吸持带的大小随土壤含水量提高而减少。土壤水分有效地阻碍氨从施肥点向外移动。干燥土壤含有较多的空气(在孔隙中),可使氨气扩散通过,这有助于进行充分的化学吸附。

在土壤体系内,氨和水分子竞争专性吸附位置和反应位置,特别含水量少时,更是如此。当作为氨溶剂的水分充足时,这种竞争作用是不明显的。

土壤水分能影响氨的某些吸持机制的效果。干燥土壤,可能处于比较高的化学活性状态。

由于干燥土壤保存的氨不会比潮湿土壤少,因此,施用液氨时土壤含水量本身不是吸持氨的决定因素。不过为提供良好的土壤物理性状,保证迅速和完全地密封注射沟,土壤含水量是需要考虑的。

在田间条件下,于过湿或过干的土壤中施用液氨,存在着密封的问题。如将液氨施用于含水量适中的土壤中,氨的损失可以减到最少。通常,不管土壤水分状况如何,各种土壤都能很有效地吸附氨。

图17.2对于各种土壤使用氨的效果作了说明。

图17.2 氨的位置

(引自:现代玉米生产-A1dich & Leng)

2.质地 土壤吸持氨的能力与质地密切相关。质地较细的土壤,吸持氨的能力比较强,这是因为细质(粘质)土壤,单位体积内吸附作用位置和反应位置(胶体)较多,又因为土壤孔隙较小,气体较少透过。

相反,质地粗(砂性)的土壤,吸持的氨比较少。因为氨容易移动,保留区域较大,施用时损失可能也多。

质地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每单位土壤质量的表面积的不同。土壤的其它性质能容易掩盖质地的影响,如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的类型与数量、含水量、施用深度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在很大程用度上决定了土壤吸持氨的能力。

3.结构与耕性 这二者关系到土壤的物理性状,还涉及到耕作层和苗床的团聚作用与土块的大小。结构和耕性很大程度上受质地和有机物质的影响。

这些性质对于氨的施用和吸持有所影响。氨释放的区域应该比较潮湿(壤土的水分含量一般为15%)、松散和碎泥块多。耕作层的底部应当疏松,施肥器上的刀片容易穿过,而且底部松散、碎泥块多和少量的水分,可使氨顺利地从它的释放点扩散出去,有助于迅速和充分的吸附。

如果泥块较碎,土壤就会有较多的可以让氨进入的孔隙,容纳氨气,直至化学吸附为止。

耕作层上部的泥土应是疏松干燥的细土,以保证注射裂缝迅速而又完全地密封。

应当指出的是,在新南威尔士州液氨大部分用到灌溉地区,这些地方的耕作层底部至少要20厘米深,最好超过30厘米。

4.阳离子代换量 虽然氨的吸持与阳离子代换量的相关性并不高,但对氨的吸持起着重要作用。

硝化作用和植物利用氨的各种反应都发生在阳离子代换复合体上。随着pH的升高,阳离子代换量也就显着的增加。在高pH下,这方面的作用有机胶体比粘粒胶体更重要。

5.土壤pH 土壤与氨进行化学作用的能力,主要同土壤粘粒和有机质含量有关。在酸性土壤中,大量的氨吸附在粘土矿物上;在碱性土壤中,土壤有机质对于氨的化学吸附更为有效。这二种组成物质在较宽的土壤pH范围内,起到吸持氨的作用。

假如其它施用条件都满足,那么pH本身对于吸持氨的作用则是次要的。

上一篇:土壤中氨的吸持 下一篇:化肥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