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坏死性肠炎
书籍:临床普外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临床普外科手册》第246页(841字)
出血坏死性肠炎是小肠的局限性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病变主要在空肠和(或)回肠,偶尔也累及结肠,以节段性病变为主,可与急性期的克罗恩病相混淆。病因不明。
【诊断要点】
1.多发生于夏秋季,有不洁饮食史,青少年及儿童多见。
2.腹痛:急性腹痛,位于脐周或全腹,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剧。
3.腹泻、恶心、呕吐:腹泻初起时为稀薄水样便,渐变血性,可为果酱样或脓血便。
4.发热:体温在37~39℃之间,高者可超过40℃。
5.体检:腹胀、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有时可扪及炎性包块;腹穿大多可抽到浑浊或血性液体。
6.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升高;粪便隐血试验阳性;X射线检查显示肠腔扩张伴液平,肠间隙增宽,晚期可见肠气囊肿样表现。
【处理】 内科治疗为主。手术适应证为:有急性腹膜炎表现;不能控制的肠道大出血;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不缓解;经积极非手术治疗,全身中毒症状无好转,局部体征持续加重。
1.禁食,胃肠减压。
2.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
3.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纠正低氧血症。
4.肠外营养支持。
5.手术切除穿孔或坏死的肠段。病情危重者,可切除后做双筒造瘘,待病情稳定后再行造瘘关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