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动脉栓塞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临床普外科手册》第370页(1165字)
急性动脉栓塞是指栓子随动脉血流运行,当无法通过较小口径动脉时,引起动脉阻塞,导致远端组织缺血、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栓子的来源包括心脏的附壁血栓、动脉硬化斑块脱落、肺癌癌栓脱落等。以心源性栓子最多见,患者常有房颤病史。栓塞部位以下肢动脉最常见,也有脑栓塞,以及上肢动脉、肠系膜动脉和肾动脉栓塞等,可导致残肢,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要点】
1.起病突然:患者常能精确述说起病时间。
2.疼痛:四肢动脉栓塞常有剧烈疼痛,肠系膜动脉栓塞表现为剧烈腹痛,且腹痛与体征不相符。
3.苍白、厥冷:四肢动脉栓塞时,远端肢体早期表现为苍白,皮温厥冷。
4.麻木、运动障碍:四肢动脉栓塞表现为缺血区皮肤麻木,肢体运动神经缺血坏死可导致肢体运动障碍。肠系膜动脉栓塞晚期表现为腹胀,腹膜炎体征。
5.动脉搏动消失:栓塞区体表动脉搏动消失,可根据动脉搏动消失的位置判断动脉栓塞的部位。
6.房颤:大多数动脉栓塞患者都有房颤病史。
7.彩超:对四肢动脉栓塞患者,彩超可明确诊断及定位,有助于与动脉硬化基础上的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相鉴别。
8.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尤其对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检查需尽早进行,以免延误手术时机。
【处理】 除脑动脉栓塞外,大多数急性动脉栓塞病例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取栓,缺血组织的存活率与缺血时间呈负相关。末梢动脉栓塞,栓子无法取除,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如动脉插管溶栓、扩血管药物治疗、抗凝治疗,以及经硬膜外麻醉,以扩张下肢小动脉。
手术治疗主要是取栓术,采用Fogarty取栓导管,可使取栓术大为简化,且成功率高。动脉切开直接取栓的方法对动脉损伤较大,且不易取净血栓,一般不宜采用。
肢体已坏死时,应直接行截肢术。
对有房颤者,为预防再次发生动脉栓塞,应长期抗凝或行血小板祛聚治疗,如华法林2.5mg,po,qd,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INR(国际标准化比值)控制在2左右,肠溶阿司匹林50mg,po,qd或噻氯匹定250mg,po,q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