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中毒的救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清华大学出版社《反化学恐怖医疗手册》第177页(3910字)
磷有四种异构体:黄磷、赤磷、紫磷、黑磷,后两者少见,黄磷(即白磷)的毒性最大,赤磷及黑磷的毒性很小,但赤磷中常含有一定比例的黄磷,故有时也可引起中毒。
磷的化合物中,有磷的氯化物及氧化物,如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三氯氧磷及五氧化二磷等。可具有类似刺激性气体作用的性质,磷的化合物中以磷化氢的毒性为剧烈。在火柴、焰火、爆竹、灭鼠药(磷化锌)、信号弹、肥料、杀虫剂、合成染料、医药、塑料、金属的酸洗、磷化合物的制造等均可能产生磷化氢气体,其毒性剧烈,如防护不当,可引起中毒。
一、毒理
磷及其化合物主要以蒸气、粉尘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体内,也可经消化道及破损皮肤进入人体。误服磷化锌在胃酸作用下可产生磷化氢,由消化道吸收。磷吸收后早期主要被氧化成磷的低氧化合物在血液中循环。磷逐渐贮存在肝脏和骨组织中,并分布于肝、肾、心及横纹肌等处。体内的磷主要以磷酸盐形式自肾脏排出,少量由呼吸道及汗腺排出。
黄磷有剧毒,进入机体后,大部分以元素状态存在。急性中毒时,主要损害肝、心、肾等实质性脏器,破坏细胞内酶的功能,引起肝脂肪变性和肝细胞坏死,心、肾及横纹肌也可发生脂肪变性。黄磷在体内可使磷酸量增高,加速体内排钙,可引起骨骼脱钙,并可抑制机体的氧化过程,蛋白质及脂肪出现代谢障碍。此外,磷对皮肤、黏膜均有强烈的灼伤、腐蚀作用、吸入磷化氢气体可发生肺水肿、充血及明显的心肌损害,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在肝脏及血管损害的基础上可发生全身广泛性出血。磷也可通过胎盘引起流产。
黄磷的致死量为60~100mg,磷化锌的致死量为2~3g(40mg/kg)。磷化氢的致死浓度为27.8mg/m3。急性磷中毒的死因多为急性循环衰竭和急性肝、肾功能衰竭。
三氯化磷为无色液体,如其中混有黄磷则呈黄色浑浊。在空气可产生盐酸雾。三氯化磷的蒸气与烟尘可引起结膜刺激症状。
三氯氧磷的毒性作用与三氯化磷相似。三氯氧磷的蒸气在空气中可被水蒸汽分解形成磷酸与氯化氢,呈烟雾状。本品的毒性与光气亦有类似处。人接触70mg/m3,可发生急性中毒。
二、临床表现
1.急性磷中毒
(1)皮肤侵入:由熔化的磷灼伤引起,除皮肤灼伤外,多数患者在3~5天内可有胆红素轻度升高,数天后恢复正常。并可有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3~4周内可恢复。皮肤接触磷尘、磷的氧化物及磷酸亦可引起灼伤、皮炎及指甲损伤。磷灼伤皮肤若处理不当,可造成全身中毒,出现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2)口服中毒:误服黄磷及其制品引起的中毒,先出现咽喉、食管及上腹部烧灼样疼痛、咽喉糜烂充血、恶心、呕吐、腹泻、呼吸困难、呕血、便血等。呼气、呕吐物及大便有特殊蒜味。呕吐物及粪便放于黑暗处可见磷光。以后可进入相对安静期,持续1~3天,除有胃部症状外,一般较安静。轻者可逐渐恢复,重者上述症状加重进入晚期,即全身反应期。可有全身中毒症状,出现肝肿大、黄疸、大便呈灰白色。皮肤弥漫性出血,尿中有蛋白、红细胞、管型,血尿及少尿,尿中氨基酸与乳酸增加。中毒严重者,可有肝肾功能衰竭及谵妄、昏迷等。
(3)呼吸道侵入:经呼吸道侵入而发生急性中毒者,数小时后发病,轻者只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等。中度中毒者,上述症状加重,上腹痛,脉快,2~3天后可出现黄疸及肝脏肿大。重度中毒则主要引起急性肝坏死和昏迷。
2.磷化氢和磷化锌中毒
急性吸入性中毒,在24小时内发病,表现有头痛、头晕、乏力、鼻咽部发干、胸闷、咳嗽、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病情较重者可有昏迷、惊厥、肺水肿、脑水肿、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
磷化锌为目前常用的杀鼠药(灰黑色粉状或块状物),如口服中毒者,在胃内可变成磷化氢。一般多在48小时内发病,有口腔咽喉糜烂、疼痛、胃灼痛、恶心、呕吐,呕吐物有蒜味,腹泻,口渴,以后可出现神经系统及心、肝、肾等脏器损害,与吸入中毒相同,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3.三氯化磷中毒
接触三氯化磷的蒸气及烟尘,可引起结膜刺激症状。对咽喉刺激可引起灼痛、失音或吞咽困难,并可引起支气管炎,严重者可产生肺炎与肺水肿。
4.三氯氧磷中毒
接触三氯氧磷的烟雾后,一般经2~6小时的潜伏期后再出现症状,可产生呼吸道黏膜刺激、眼痛等症状。严重者有窒息感、发绀、肺水肿、心力衰竭。也可能发生贫血、肝肿大、蛋白尿、中性粒细胞增多等。本品液体可引起眼及皮肤灼伤。
三、诊断
主要根据接触史、临床表现及毒物分析等。急性磷中毒应与急性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以及由于其他毒物(如四氯化碳、氯仿、砷剂等)所引起的中毒性肝病相鉴别。
四、预防
(1)局部通风,接触人员可佩戴含高锰酸钾的口罩。
(2)对磷化锌及其他磷化合物应严加保管,防止误服和落入恐怖分子之手。磷化锌与磷化铝贮存时,应注意防潮、防火。
五、治疗
1.急救
磷化氢中毒时,应迅速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并及时更换污染衣服,清洗皮肤。口服中毒者立即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使磷氧化成磷酸酐而失去毒性;或用0.2%硫酸铜溶液彻底洗胃,使磷变为不溶性的黑色磷化铜,直至洗出液无磷臭澄清时为止;或内服0.5%硫酸铜溶液,每次10ml。每5~10分钟1次,连服数次至呕吐为止。
洗胃后可留置液体石蜡100~200ml于胃中,因其可溶解磷但不被吸收。禁食油类食物及牛乳,以防溶解磷后加速吸收。最后用硫酸钠导泻。禁用硫酸镁导泻,因硫酸镁在胃内可与磷化锌的反应物即氯化锌作用后生成卤盐而引起中毒。磷化锌溶于酸,不溶于水,微溶于碱和油,故禁用油类泻剂。洗胃及导泻应细心,以防胃肠穿孔或出血。
2.对症治疗
(1)皮肤被黄磷灼伤时,及时脱去污染衣服,并立即用清水(由五氧化磷、五硫化磷、五氯化磷引起的灼伤禁用水洗),或5%硫酸铜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使磷氧化成磷酸酐,再用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中和所形成的磷酸。然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或用2%硫酸铜溶液湿敷,以使皮肤上残存的黄磷颗粒形成磷化铜。灼伤创面禁用含油敷料。
近来有人提出黄磷灼伤时,用硝酸银(2%溶液)进行灭火治疗。硝酸银与磷接触,生成磷离子与金属银,磷离子很快成为磷酸。而所生成的银和磷化银,可沉淀于磷表面,形成一层隔绝空气的薄层。所生成的无定形银,有吸附部分蒸汽的效应,存在于磷的表面可以阻止残磷的继续氧化燃烧。而剩余的硝酸银可与体液中的氯离子生成不溶解的氯化银,因而不会像硫酸铜那样引起溶血或其他实质性脏器的损害。灭火之后迅速进行灼伤创面的清理,将焦痂剪除,将残磷及破坏的组织去掉。然后用3%碳酸氢钠溶液纱布湿敷以中和磷酸及可能存在的硝酸。以后每2天常规更换碳酸氢钠油纱布敷料,疗效较好。
皮肤磷灼伤时尚需注意磷吸收而引起全身中毒的可能,并及早采取保护肝、肾、心等措施。具体参照烧伤治疗。
(2)吸入蒸气中毒时,迅速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按刺激性气体中毒处理,再进行对症治疗。
(3)有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肺水肿时应及时进行治疗,给予保护肝脏和心肌的药物。
3.三氯化磷中毒的治疗
治疗原则与氯气等刺激性气体相同。如污染皮肤时,可先用纸、棉花或泥土等物体吸去,然后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干净。在沾染皮肤的液体未吸干净时,不要直接用水冲洗,以免皮肤上形成大量的磷酸而引起更严重的灼伤。
4.三氯氧磷中毒的治疗
参照三氯化磷与黄磷中毒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