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理化性状与肥力的关系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施肥技术手册》第3页(1502字)

(1)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由上所述,土壤不同的质地结构对土壤肥力有明显的影响。从质地层次排列组合上看,耕层下边接着黏土层的,有保水保肥作用,反之是砂质层时,就会漏水漏肥,如是轻壤质的质地,土壤毛管作用强烈,地下水极易通过毛吸管作用上升到地表,形成液潮地,积累盐碱,形成盐碱地。对此土壤应对耕层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改善原有的结构形式,此外对过砂或过黏的土壤还可以采用“泥压砂”或“砂掺泥”的办法,改良土壤质地和耕性,来提高肥力。

(2)土壤有机质与肥力的关系。不同的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差别比较大。比如森林土壤中的有机质可达20%以上,荒漠砂质土壤中有机质可低于0.5%,一般大田土壤中的有机质多在0.6%~4%。

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含量虽然不多,但其作用却不可忽视。简介如下。

①能为花卉植物提供营养。土壤中的有机质含有花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元素。尤其是氮和磷含量最多。有机态氮可占到土壤氮含量的95%左右,有机态磷可占土壤全磷含量的25%~50%。但这些氮和磷必须在微生物活动所产生的酶的作用下,矿化为矿质盐类后,才能被植物和微生物利用。

②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保水保肥性能。土壤中的有机质具有一定的黏结性,一般比砂粒大,比黏粒小。因此,土壤中的有机质,可增加砂土的黏结性,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可使黏粒降低黏结力,使其结构变松软,有利透水、蓄水和通气性。

土壤中的有机质是以胶体状态存在的,表面带有正负电荷,多以负电荷为主,可以吸附带正电荷的K+(钾离子)、NH4+(铵离子)、Ca2+(钙离子)、Mg2+(镁离子)等营养元素,这样一则可避免这些营养元素的流失,二则被置换后,即被植物吸收利用。

③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所需能量的来源。土壤有机质中含有较多的碳和微生物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供微生物繁殖活动,微生物又可固定空气中的氮,释放土壤矿物中的磷、钾和其他元素,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供给,同时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还产生一些酶和激素,能刺激植物的生长。

④其他作用。因有机质中含有许多酸性物质,对土壤的酸碱度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以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据试验资料表明,有机质能吸收、溶解、络合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和重金属,降低或消除其危害,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3)土壤酸碱度与肥力的关系。土壤酸碱反应是在形成过程中受各种综合因素作用而产生的。通常是用pH来表示,pH差一个单位,表示氢离子浓度就相差10倍。pH=7时,土壤呈中性,当pH>7时呈碱性,当pH<7时,呈酸性。我国土壤的酸碱度大多数在pH4.5~8.5的范围内。因此,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如磷、钙、镁、铜、锌、铁、锰、硼、钼等元素的离子形态及有效性,与土壤酸碱度有密切关系。比如,磷元素以土壤中性反应(pH6.5~7.5)时有效性最高,过酸过碱都会影响其有效性。一般说,酸性土壤中栽培的植物易缺钙、镁。碱性土壤中的植物易缺铁、锰、锌、铜,而在酸性条件下,这几种元素的有效性就会较高。因此,科学调节土壤中的酸碱度(采用土壤调理剂),有利于使植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处于良好的有效状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