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岩桐腐烂病
书籍: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356页(606字)
【症状】 主要为害叶、茎和幼株。在叶片上产生水渍状暗褐色坏死斑,有因颜色深浅不同呈现的轮纹。为害严重时,上部的茎歪曲和矮化。成株在近地茎上产生大而黑色凹陷病斑,并易开裂。在潮湿情况下,病斑上和叶片的下方长出小黑点,排列略呈轮纹状,边缘有白色菌丝。
【病原】 为半知菌类黑粘座孢霉属的Myrothecium roridum Tode ex Fr.。分生孢子堆垫状,从寄主的表皮或角质层下的子座或直接从菌丝上生出。分生孢子梗丛生,上部帚状分枝,顶端轮生3~7个瓶形小梗。分生孢子生于顶端,单胞椭圆形,初无色,后呈深绿色,成堆时为墨绿色,埋于胶液内(图8-13)。
图8-13 大岩桐腐烂病的病原菌
【发病规律】 病菌寄生性弱,但寄主范围广泛,为害性较大。能严重引起观赏植物,如花叶万年青、珠兰、胡椒草、冷水花等的颈腐病。病菌常从伤口侵入,过度潮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
【防治方法】 精细管理和清洁卫生,及时拔除病株。避免用水过多和直接对植株喷浇。用甲醛与水3∶1喷洒土表,薄膜覆盖,至种植前3天揭开薄膜,或用70%敌克松粉剂70分与30分细土混和撒入田园进行土壤消毒。
上一篇:仙客来细菌性软腐病
下一篇: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