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尾大蚕蛾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395页(1350字)
【学名】 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lder。
【别名】 水青蛾、绿翅天蚕蛾。
【分布与为害】 分布于江苏、浙江、河南、河北、福建、江西、山东、安徽、广东、广西、辽宁、四川、湖南、湖北、云南等地。寄主有樱花、海棠、月季、紫薇、杏、樱桃、玫瑰、桂花等。幼虫食叶,食量大。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43.1毫米,翅展142毫米。雄成虫体长34.9毫米,翅展124毫米。体表具厚密的白色绒毛。触角羽毛状,黄褐色。头胸与前翅至前缘有1条紫褐色横带连接。复眼黑褐色。翅粉绿色,基部有白色绒毛。前翅前缘混杂有白色鳞毛,翅外缘黄褐色。中室末端有1眼形斑。翅脉灰黄色。后翅也有1个眼形斑纹,形状、颜色与前翅上的相似,仅略小些。翅的后缘有白绒毛,臀角延伸为长角状,长达40毫米,尾角边缘有紫红色鳞毛。卵为球形,稍扁。初产时绿色,后渐变为黄褐色,直径1.8~2.0毫米。初孵幼虫体长5毫米,1~2龄幼虫黑色,第二、三胸节及第五、六腹节橘黄色。前胸背板黑色。老熟幼虫体长73~80毫米。头较小,宽仅5.5毫米,绿褐色或淡紫褐色。体黄绿色。气门线以下至腹面浓绿色。腹面黑色。臀板中央及臀足后缘有紫褐色斑。中、后胸及第八腹节背上的毛疣顶端黄色,基部黑色,其他部位毛疣的端部蓝色,基部棕褐色,上面的刚毛棕黄色,其他刚毛黄白色。第一至八腹节的气门线上边赤褐色,上部有黑色横带。蛹长45~50毫米,赤褐色,额区有1个浅黄色三角斑(图9-19)。茧灰褐色,长卵圆形,长径50~55毫米,短径25~30毫米,茧外常有寄主叶片包裹。
图9-19 绿尾大蚕蛾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5.茧
【生活习性】 山东部分地区1年1代,江、浙1年2代,广东1年4代。各地均以蛹在树上结茧越冬。江、浙一带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羽化、产卵。卵期10~15天。5月上、中旬幼虫孵化,6月上旬老熟,开始化蛹。幼虫5龄,历期36~44天。蛹期15~20天。6月下旬至7月初成虫羽化、产卵。卵期8~9天。7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孵化,9月底幼虫老熟,结茧化蛹越冬。
成虫羽化当天夜间即行交尾,次日产卵,经6~9天产完,产卵量391粒。
卵产于枝干或叶背上,堆集成块。卵的孵化期不整齐,可相差2~3天。3龄后分散为害,食量大增,1天可食数片叶。
【防治方法】 灯光诱杀成虫。幼虫发生期选喷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倍液,或25%灭幼尿3号2000倍液。
木槿除去上述病虫害外,还有桃蚜、棉蚜、绿盲蝽、花蓟马、温室粉虱、卵形短须螨、堆蜡粉蚧、棉大卷叶螟、大造桥虫、豆毒蛾、梨剑纹夜蛾、樗蚕蛾、短额负蝗等,可参看本书其他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