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褐斑病
书籍: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482页(769字)
【症状】 叶上病斑散生。初发生时在受害部出现小黄斑,后逐渐变为黄褐至灰褐色的近圆形斑,或受叶脉限制而呈不规则形斑,直径2~10毫米,外缘有1黄色晕圈。在叶片正面产生大量细小灰黑色霉点。病斑可相互汇合成大斑,导致叶片枯死。
【病原】 为木犀生尾孢Cercospora osmanthicola P.K.Chi et Pai。病斑上的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分生子座褐色,近圆形。分生孢子梗褐色,成束着生在分生孢子座上,淡榄褐色,无分枝,很少有横隔。分生孢子倒棍棒形,近无色至淡褐色,直或微弯曲,大小15~58微米×2.8~3.7微米(图9-64)。
图9-64 桂花褐斑病
1.症状 2.子座及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块在病叶和落叶上越冬。次年在温湿度适宜时,即侵染发病,并产生分生孢子,再次侵染。病菌借气流和水滴传播。病害4~10月均可发生。老叶发病较嫩叶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注意选择无病株作繁殖株。
(2)用压条繁殖的苗木,在移栽时应将病叶清除,以减少侵染来源。对重病区的苗圃,在苗木出圃时,可喷高锰酸钾1000倍液消毒。
(3)发病期间,喷1∶2∶200波尔多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上一篇:舞毒蛾
下一篇: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