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小叶病
书籍: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538页(780字)
【症状】 杜鹃缺锌小叶病是杜鹃上较常见的1种病害。植株致病后,枝梢近顶端叶片明显变小,叶质硬脆,叶缘向背面翻卷,叶色缺绿,出现黄褐色锈斑,叶尖变成黄色或黄白色,枝条顶端生长受阻,节间缩短,叶片聚生,成簇叶状。在形成簇叶前,枝条上所长出的叶片,不少都脱落,整个植株生长不良,着蕾率明显降低,花期延迟或开花不良,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病原】 土壤中缺锌所引起,是生理性病害。
【发病规律】 杜鹃小叶病在早春至秋季均有发生,但以夏季发生为多。锌容易积累在许多植物的叶片中而达到相当高的含量。当叶片含量很低时,呈现缺锌症状。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
酸性、淋溶的砂质土含锌量低;碱性土有效含锌量减少;锌还可被富有机质的土壤所固定,因而对植物呈现非速效态。土壤中有效含锌量与土壤的pH值有关。当土壤pH大于6,有效锌的含量大大降低。土壤中的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高时,与锌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降低锌的有效性。土壤中含磷量高,或施入大量磷肥时,会生成难溶性磷酸锌,也会引起锌的缺乏。温度超过30℃,小叶病易发生。
【防治方法】
(1)春季,每667米2施用硫酸锌0.75~1.5千克,氮肥可根据需要适当施用,少施磷肥和有机肥,以防减少锌的有效性。如为了促进孕蕾和开花,宜在秋后使用。锌肥在土壤中保持时间较长,不必连年施用,可2年施用1次。
(2)根外喷施硫酸锌加消石灰的水溶液。配比是500千克水中,加硫酸锌1~2千克,消石灰0.5~1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