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黑格尔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227页(764字)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唯心主义流派。19世纪70年代最早产生并流行于英国和美国,20世纪上半期扩展至欧洲大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盛行于德、意等国。它是一种广泛的国际思潮,代表人物众多,英国有斯梯林、格林、布拉德雷、鲍桑奎、凯尔德、麦克太戈、缪尔等;美国有哈里士、布罗克迈尔、罗伊斯、布兰夏德、谬勒尔等;德国有克罗纳、格洛克纳、拉松等;意大利有克罗齐、金蒂莱等;法国有华尔、科热夫、伊波利特等。

新黑格尔主义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往往有很大差别,并没有形成一种完备一致的理论系统,但各个派系之间也存在一些共同点。他们高喊“回到黑格尔去”的口号,从右的方面复活黑格尔的哲学,继承和发挥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但却涂上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在他们看来,客观物质世界根本不存在,只有主观的、神秘的经验才是唯一的存在。布拉德雷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绝对观念”歪曲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唯一的“绝对经验”,罗伊斯则把“绝对观念”曲解为“绝对自我”。布拉德雷宣称哲学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罗伊斯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感情逻辑的符咒”,克罗纳干脆把黑格尔叫做哲学史上最大的非理性主义者。他们大都重视辩证法的研究,有的人还论证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某些方面,如黑格尔关于具体的普遍的思想,对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某些缺陷也有所揭露,但从总体上说,他们都抛弃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把辩证法变成了诡辩。他们大都承袭并发挥了黑格尔伦理政治学说的反动方面,使之适应(帝国主义时代的反动)资产阶级的需要。尽管个别新黑格尔主义者也标榜民主自由,但总的倾向是把社会当作一个有机体,鼓吹国家权力至高无上,个人对国家、社会要绝对服从,把资产阶级国家权力绝对化、神圣化。

上一篇:彭加勒 下一篇: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