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运动神经元疾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380页(1022字)

运动神经元疾病是一组病因尚不明确,主要影响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中以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为其代表。主要表现为受累部位所支配的肌肉无力、挛缩、肌束颤动、肌肉萎缩。

【诊断要点】

(1)缓慢进展型发病。

(2)最初常先出现手部肌肉萎缩与无力,肌束震颤,继而涉及整个上肢、下肢、躯干、颈部、最后面部及延髓支配肌肉。肌肉病变的同时患肢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多数无感觉障碍。

(3)肌电图检查,可见肌束颤动及肌肉失神经支配。

【治疗】

1.体针 取穴:百会、风府、哑门、大椎、脾俞、胃俞、肝俞、肾俞、关元、气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体征表现于上肢,加用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表现于下肢,加髀关、伏、足五里、下巨虚、阳陵泉、承扶、殷门、承山;表现于舌、咽部,加用人迎、扶突、廉泉。以上穴位分为仰卧位、俯卧位治疗两组。方法:用补法,温针(百会除外)3壮,每日或隔日取1组穴位治疗。20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0日。

2.头针 取穴:运动区、足运感区。方法:针后留针30分钟,间歇运针。隔日治疗1次,20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0日。

3.皮肤针 取穴:体征表现区域内膀胱经背俞穴,督脉经从大椎至风府,任脉经从中极至上脘,手阳明经从肩髃至合谷,足阳明经从髀关至下巨虚。方法:分躯干区域和肢体区域两组,每隔3日叩击一组穴位,用梅花针弹刺法叩击,以叩击区域皮肤略红但不出血为度。

【备注】

(1)本病至目前为止尚未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针灸可减慢或部分阻止该疾病的进展。由于病程缓慢,针灸治疗可针刺、头针、皮肤针疗法交替使用。

(2)本病在中医中属“痿证”、“虚劳”范畴。

(3)加强功能锻炼。

上一篇:面神经麻痹 下一篇:中国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