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567页(1242字)
口疮亦称复发性口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具有反复发作特点的口腔黏膜溃疡性损害。
【诊断要点】
(1)轻型口疮 溃疡好发于唇、颊、舌尖、舌边缘、前庭沟等处黏膜。疮中央稍凹下,表面覆以灰黄色假膜,周围有狭窄红晕,有自发性剧烈灼热痛,遇刺激疼痛加剧。溃疡数一般不超过5个。
(2)口疮性口炎 疼痛较重,可伴有淋巴结肿大,溃疡数目多,可累及口腔各个部位。
(3)巨口疮 溃疡可逐渐扩大至直径1-2厘米,向深发展可累及黏液腺,形成“弹坑状”损害。病程长,可持续数月,愈后可留有瘢痕,又称腺周口疮。
【治疗】
1.体针 取穴:曲池、合谷、足三里、内关、内庭、关元。方法:曲池、合谷、内庭以提插捻转泻法为主;足三里、关元则施以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1次,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水针 取穴:足三里、曲池。方法:用复B或鱼腥草注射液2毫升,进针得气后推注药液每穴1毫升,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耳针 取穴:口、神门、脑、内分泌、肾上腺、心、脾。方法:每次选取2-3敏感点,局部常规消毒,将皮内针轻轻刺入穴位皮下,用胶布固定,每日按压3次,2-3日换1次,左右交替。
4.灸法 取穴:神阙、关元。方法:用药艾条悬灸于上述穴位,每次20分钟左右,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宜,注意勿损伤局部皮肤,每日1次。
【现代临床举例】
(1)张氏等治疗口腔溃疡,在神阙处(包括周围皮肤)刺络拔罐,取得疗效。(张俊等,四川中医,1996;(8):51)
(2)蒋氏采用自血注射足三里、曲池、阴陵泉、合谷穴治疗复发性口疮71例,3个疗程后显效27例,有效42例。(蒋运祥,上海针灸杂志,1994;(4):169)
【备注】
(1)本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生在青壮年。
(2)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心脾有热”所致,针灸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发作时也可使用消炎止痛的口腔外敷药,必要时可使用非特异性抗炎、抗过敏药物及免疫抑制剂。
(3)请参阅“婴幼儿口炎”、“白色念珠菌口炎”两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