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山大学出版社《临床人体解剖生理学》第469页(1324字)
(一)正常体温由于血液温度不易测量,临床上测量腋窝、口腔或直肠的温度代表体温。直肠温度(rectal temperature)正常为36.9~37.9℃,比较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口腔温度(oral temperature)比直肠温度低,正常值为36.7~37.7℃。腋窝温度(axillary temperature)比口腔温度低,正常值为36.0~37.4℃。需要注意的是,测定直肠温度时应将体温计插入直肠6cm以上,才能测得机体深部温度;测定口腔温度时应将温度计置于舌下,将口闭紧,以免受吸入空气的影响;测定腋窝温度时,要保持腋窝干燥,让被测者将上臂紧贴胸廓,测定时间至少需要10分钟,以使机体深部的热量逐渐传过来,避免测得的只是腋窝处的皮肤表层温度。测定腋窝温度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体温虽然比较稳定,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1.昼夜变动 生理情况下,体温具有昼夜周期性波动,每日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午夜后又达最低水平,每天波动的幅度不超过1℃(图10-2)。体温的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它产生的原因还不清楚。现在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体内存在的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控制的。高等动物的下丘脑可能具备生物钟的机能,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很可能是生物节律的控制中心。
图10-2 人体温的昼夜变动
2.性别差异 同龄相比,女子的平均体温较男子高0.3℃,这可能与女性皮下脂肪较多,导热性较差,散热较少有关。此外,生育期女子的基础体温(basal body temperature)(清晨醒来,未起床测得)还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图10-3)。月经期和排卵前期体温较低,排卵日又降低0.2℃,为月经周期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此后体温升高,较排卵前期高0.2~0.5℃,排卵后期体温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至下次月经来潮体温又下降,恢复到月经期和排卵前期体温的水平。排卵后期体温增高与血中孕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增高一致。临床上可通过测定女子的基础体温,检测受试者的排卵日期。
图10-3 女子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变化
3.年龄差异 新生儿和幼儿体温略高于成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体温调节机构尚未发育完善,其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应加强护理。老年人的代谢活动减弱.体温较青壮年低,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代偿能力下降,要注意保暖和散热。
4.机体的状态 肌肉活动、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等都会使机体的产热增多,体温升高,但这种体温升高都是暂时的。手术麻醉和某些药物可导致体温降低,故应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