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激素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山大学出版社《临床人体解剖生理学》第785页(4709字)
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主要有两种(图15-11):一是甲状腺素(thyroxine),又称四碘甲腺原氨酸(tetraiodothyronine,T4);二是三碘甲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它们都是酪氨酸的碘化物,因此甲状腺与碘代谢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体内T4含量多,占总量的90%。T3的作用强,T3的生物活性比T4大5倍。T4的更新率慢,每天约为10%;T3较快,约为75%,所以T4比T3作用时间长。在外周组织T4脱碘可转变为T3。
图15-11 甲状腺激素的化学结构
(一)甲状腺激素的代谢
1.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是碘和酪氨酸。人每天从食物和水中大约摄取100~200μg的碘,约1/3被甲状腺摄取。甲状腺的含碘量为8000μg,约占全身含碘量的90%。甲状腺腺泡上皮细胞能合成一种大分子的糖蛋白,称为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它含的氨基酸约3%为酪氨酸。腺泡上皮细胞以碘和甲状腺球蛋白上的酪氨酸为原料合成T3和T4。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包括四个步骤:
(1)聚碘:由肠吸收的碘,以I-形式存在于血液中,浓度为250μg/L左右,而腺体内的I-浓度比血浆中高20~25倍,现在认为I-从血液逆浓度差进入腺泡上皮细胞是由膜上的碘泵(iodine pump)完成的。因为甲状腺具有强大的聚碘能力,所以临床上用放射性碘来测定甲状腺的功能和治疗甲状腺肿瘤。
(2)I-的活化:摄入腺泡上皮细胞的I-在甲状腺过氧化酶(thyroperoxidase,TPO)的催化下被活化。活化过程的本质,尚不清楚,可能是由I-变为I(碘原子)、I2或是与过氧化酶形成某种复合物。不论机制如何,I-必须活化,才能取代酪氨酸上的氢原子。
(3)酪氨酸的碘化:甲状腺球蛋白上的酪氨酸有10%可被碘化,酪氨酸残基上的氢原子被碘原子取代生成碘化酪氨酸,一个氢原子被取代称为一碘酪氨酸(monoiodotyrosine,MIT),二个氢原子被取代称为二碘酪氨酸(diiodotyrosine,DIT)
(4)酪氨酸的偶联:在同一甲状腺球蛋白上的碘化酪氨酸两两偶联,一分子MIT与一分子DIT缩合成T3,二分子DIT缩合生成T4。
I-的活化、酪氨酸的碘化和缩合都是在过氧化酶(TPO)的催化下完成的。TPO由甲状腺腺泡上皮细胞合成,是一种含铁卟啉的蛋白质,分子量60000~100000。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进TPO的合成,提高它的活性,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多。硫尿嘧啶(thiouracil)可抑制TPO的活性,阻断T3、T4的合成,故可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2.甲状腺激素的贮存 甲状腺激素结合在甲状腺球蛋白上,贮存于腺泡腔内的胶质(colloid)中。它的贮存有两个特点:一是贮存在细胞外;二是贮量大,可供机体利用50~100天,所以使用抗甲状腺激素药物时,用药时间较长才能奏效。
3.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释放时,腺胞的上皮细胞通过胞饮将含有MIT、DIT、T3、T4的甲状腺球蛋白胶质小滴转运入细胞内。甲状腺球蛋白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体,溶酶体内的蛋白水解酶将MIT、DIT、T3、T4从甲状腺球蛋白上水解下来。MIT和DIT在脱碘酶的作用下迅速脱碘,脱下的碘被重新利用。甲状腺球蛋白、MIT、DIT均不能进入血液,只有T3、T4能进入血液。
4.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血液中的T3、T4有两种运输形式:一是游离型;二是与血浆蛋白结合,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变,维持动态平衡。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99%以上是结合型的,游离型的不到l%,然而只有游离型的T3、T4才能进入组织细胞发挥作用。T3主要以游离型存在,它的活性较高;而T4又可脱碘转变为T3,因此虽然T3的分泌量虽少,但其作用不容忽视。临床上常测定血中T3、T4的含量来了解甲状腺的功能。
5.甲状腺激素的降解 骨骼肌、肝、垂体和脑是甲状腺激素降解的主要部位。80%的T4在脱碘酶的作用转变成T3和γT3,这是体内T3的主要来源。脱下的碘由甲状腺再摄取或从尿中排出。当硒缺乏时脱碘酶的活性降低,T4脱碘转化T3的过程受阻,组织中的T3含量减少。其余20%的T3、T4在肝内失活,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后,经胆汁排入小肠,随粪便排出。
(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广泛而复杂,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1.对代谢的影响
(1)能量代谢: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使人体的耗氧量和产热量增加,基础代谢率增高。1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cal,基础代谢率提高28%。甲状腺激素的这种作用也称为产热效应。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时,产热增加,患者喜凉怕热、多汗、基础代谢率增高;甲状腺功能低下(hypothyroidism)的患者产热减少,喜热畏寒,基础代谢率降低。
(2)物质代谢:甲状腺激素对物质代谢的影响,因剂量和作用环节不同而有所差异,故比较复杂。
a.糖代谢:大剂量T3、T4促进小肠对糖的吸收,加速肝糖原的分解,因此甲亢患者吃糖稍多即可出现高血糖,甚至糖尿,但由于它们还可加速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降低血糖,糖耐量试验可在正常范围之内。
b.脂代谢:T3、T4可促进脂肪分解氧化,所以甲亢时,患者消瘦,怕热。T3、T4还可加速胆固醇的合成,但更明显的作用是增强胆固醇的降解,故甲亢时血中胆固醇降低;甲低时则升高。
c.蛋白质代谢:T3、T4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因剂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正常情况下T3、T4刺激mRNA的形成,促进蛋白质及各种酶的生成,特别是骨骼、肌肉、肝脏等组织蛋白质合成明显增加,这对幼年时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反而使蛋白质,特别是骨骼肌的蛋白质大量分解,因而甲亢患者消瘦无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低(甲低)时因蛋白质合成减少,也出现肌肉无力,但此时细胞间的黏蛋白增多。黏蛋白可结合大量水分,出现黏液性水肿(myxedema),它是成人甲低时的临床特征。黏蛋白增多的机理尚不清楚。
2.促进生长发育 甲状腺激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激素,特别是对脑和骨的生长发育,这种作用在出生后最初的4个月内最为明显。这是由于神经细胞树突和轴突的形成,髓鞘与胶质细胞的生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生与发展,以及脑的血流供应均需要适量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除本身对长骨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外,还促进生长素的分泌,而生长素也有促进长骨生长发育的作用。先天性或婴幼儿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由于脑和长骨生长发育障碍而导致智力低下和身材矮小,称为呆小症或克汀病(Cretinism)。这种患者必须在出生后4个月内补充甲状腺激素,迟于此时间,治疗往往无效。
3.其他方面 甲状腺激素对其他器官的活动也有重要的作用。
(1)对神经系统: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甲亢患者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烦燥不安、喜怒无常、失眠多梦等症状;甲低患者则出现言行迟缓、记忆力减退、淡漠无情、终日思睡等表现。
(2)对心血管系统:甲状腺激素可使心跳加强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扩张,因此血压增高,而脉压增大。甲亢患者可出现心肌肥大,甚至导致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此外甲状腺激素还可维持正常的月经和泌乳。
(三)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1.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下丘脑促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分泌TRH,TRH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被运送到腺垂体,促进腺垂体分泌TSH。TSH随血液循环到达甲状腺,促进T3、T4的分泌。当血浆中T3、T4浓度增高时,一方面T3、T4抑制腺垂体分泌TSH;另一方面TSH也抑制下丘脑分泌TRH,结果使甲状腺分泌T3、T4减少。反之,血浆中T3、T4减少时,上述的负反馈作用被解除,TRH、TSH分泌增多,进而使血中T3、T4增多。T3、T4的浓度就是通过这种反馈调节维持相对稳定的。关于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请参阅“下丘脑-腺垂体分泌的调节”(图15-8)。
2.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所谓自身调节是指甲状腺自身对碘供应量的反应。碘既是T3、T4合成的原料,也影响T3、T4的分泌。不同剂量的碘对甲状腺功能有不同的影响。小剂量碘促进T3、T4的合成。食物中缺碘使T3、T4合成减少,TSH分泌增多,刺激甲状腺腺细胞增生,导致甲状腺肿大,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这时由于腺细胞增生,分泌T3、T4的能力增强,一般不出现甲状腺机能低下的症状。食入含碘的食盐及一些含碘的食品如海带(sea-tangle)、紫菜(laver)等可预防疾病的发生。
大剂量碘可抑制甲状腺聚碘,并降低甲状腺对TSH的反应,减少T3、T4的合成,同时抑制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减少T3、T4的释放,使基础代谢率降低,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减轻。大剂量碘还可使甲状腺体积缩小、变硬、血管减少,减少手术中的出血。所以大剂量碘可作为控制甲状腺危象(thyroid crisis,thyroid storm)和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的术前用药。但大剂量碘的以上作用时间较短,故不可长期应用。
甲状腺受自主神经的支配。电刺激交感神经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增加,电刺激副交感神经则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此外,有些激素通过TSH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如雌激素使腺垂体分泌TSH增加;糖皮质激素和生长素抑制腺垂体分泌T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