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肥的营养机制和主要特点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化肥实用手册》第138页(1457字)
叶面肥作追肥用,喷施在作物的叶部。向叶面喷施肥料的方法,称为叶面施肥或根外施肥。
1.叶面肥的营养机制 作物叶面的表皮和气孔能吸收水溶性的矿质肥料,以及某些结构简单的有机态化合物,如尿素、氨基酸、糖类、维生素等。作物叶子多、气孔面积大往往吸收养分的能力就强。表52是综合各地的资料,表明不同叶面气孔的数量、大小面积是不一样的,可供叶面喷肥参考。
表52 某些作物叶面气孔的数量、大小面积
有的资料认为,叶面的气孔吸收养分有限。因为叶面的气孔很小,水的表面张力很高,阻碍养分进入叶细胞。根外营养的机制也有可能是通过叶面角质层的裂缝,或从表层细胞延伸到角质层的微细结构而进入叶细胞。这种微细结构,即外壁胞质连丝,是角质膜到达表皮细胞原生质膜的一条通道。
作物叶部吸收的营养元素和根部吸收的营养元素一样,能在作物体内运转和同化。
2.叶面肥的营养特点 叶面营养与根部营养比较,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节省肥料 有些营养元素如磷、铁、锰、锌等施入土壤中,易被固定,有效性下降;氮、钾肥在土壤中还易淋失,尤其氮的挥发与反硝化损失严重,影响肥效。叶面营养可以避免与土壤直接接触,减少土壤对这些元素产生不利的理化反应,以及杂草的争肥。微量和常量元素叶面施肥量,一般分别为根部的20%和40—60%,可以达到根部施肥的同样增产效果。
(2)养分运转快 叶面肥能及时供应作物养分,如尿素1—2天即呈现明显的效果,而施在土壤中往往要4—6天。叶面吸收尿素后向作物其他部位运转的速度也较快。所以,在作物生长后期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弱,以及补救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及时消除某种缺素症,均有重要作用。此外,密播作物在生长旺盛期,根部追肥很难进行,而施用叶面肥比较方便,还能迅速补充作物的养分。
(3)减少环境污染 叶面肥可减少土壤施肥不匀和过量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据调查,人体吸收的硝酸盐约75%来自蔬菜。所以,氮素肥料自身含有或经土壤转化形成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土壤和蔬菜中积累日益增加,被认为对人体是有害的。试验结果表明(表53):叶面施肥,既保持产量,又减少施肥量和土壤中氮素残留量;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也有明显的下降。此外,有些营养元素如铁、锰、锌、磷等施入土壤中易被固定,尤其一些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积累过多,对作物和环境是有害的。
表53 叶面肥对卷心菜产量和土壤残留氮的影响
注:引自国外资料,*表示平均数经5%水平的显着性测定
(4)根部施肥的补充 叶面施肥的数量有限,尤其大量元素的根部营养是作物吸收养分的主要方式,而根外营养只是辅助手段。所以,叶面肥在加强作物营养,特别是根部营养无法进行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意义。
叶面肥残效时间较短,以及某些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移动性较差,一般需要多次喷施,比较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