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致病效应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微生物实验诊断手册》第568页(1286字)

病毒在感染的细胞培养中由于它的种种致病因素,如它合成的早期蛋白质常阻断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合成;有些衣壳蛋白也有类似作用,使细胞自玻面脱落;有些使细胞溶酶体损伤,导致细胞变圆,最终细胞溶解;有些病毒的酶能使细胞膜溶解,从而使几个细胞合在一起形成合胞体。细胞致病效应(细胞病变)的表现虽有多种,但对一种病毒来讲,在某种细胞培养中,其细胞病变相当稳定,故能作为病毒的特异性鉴定方法之一。

CPE大体上可以分为5类。

1.细胞逐渐变圆或椭圆,对光线的折射力增强。如果病毒的接种量较少则感染细胞在细胞单层中成为分散的病灶,与周围的正常细胞形成鲜明的对照,以后扩展到整个单层,最后细胞死亡并自玻面脱落。肠道病毒、部分痘病毒和疱疹病毒能迅速引起这类病变,其他科的某些成员也会引起,但较缓慢。

2.细胞聚集成丛,类似葡萄串状,在细胞丛之间需有细丝状的细胞间桥连接,每个细胞变圆或者膨大,如大多数腺病毒。

3.细胞内颗粒增多,有坏死现象,核完整,如呼肠孤病毒。这种病变易与非特异性的细胞衰老相混淆,必须与空白对照管比较加以区别。

4.细胞融合形成多核的巨细胞即合胞体,如副粘病毒和部分疱疹病毒最为明显。其他科的某些成员也引起此病变,如痘病毒、反录病毒、冠状病毒等科的某些种。

5.胞浆中有空泡形成,如SV40、泡沫病毒属的成员。

注意事项如下。

1.许多病毒不能引起感染细胞的病变如瘟病毒,必须用其他方法检查。

2.病毒接种到细胞培养时,开始几代常不显示CPE,常需盲传3~5代甚至更多代才能明显。

3.分离病毒的样品液接种于细胞培养后在37℃放置30~60min,令病毒吸附于细胞,然后倾去并用Hanks液将细胞单层洗两次才能加维持液。因为有些病料特别是粪便和肝悬液等对细胞有毒性,如不洗净即引起非特异CPE。

4.培养温度和培养液的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和延缓CPE的出现,因此试验时要了解病毒的生长特征。

5.初次分离的病毒一般在天然宿主的细胞培养中最易生长,但已经适应细胞培养的毒株有时在毫不相干的细胞中也能生长、或出现CPE。

6.要注意待检病毒的特殊要求,病毒生长好了,其CPE才有可能表现好。例如副流感病毒对血清非常敏感,因此维持液中不能含有血清。又如呼肠孤病毒在转管条件下生长最佳等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