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78页(1078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木樨科植物白蜡树的树皮;又名北秦皮;主要含有秦皮素、秦皮甙、秦皮乙素、七叶树素等成分;苦、涩、寒,入肝、胆、大肠经;属寒凉类药。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燥湿涩肠止痢,清肝明目。适用于湿热痢疾、带下、肝热目赤肿痛及风湿痹痛等病证。
〔本草撷英〕 本经:气味苦,微寒,无毒。主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久服头不白,轻身。
甄权:明目去日中久热,两目赤肿,疼痛风泪不止,作汤浴小儿身热,煎水澄清,洗赤目极效。
好古:主热痢下重,下焦虚。
从新:苦寒,色青性涩,以其除肝热而平木,故治目疾,惊痫风湿诸痹;以其收涩,故治崩带下痢。
备要:苦寒,色青,性涩。补肝胆而益肾。以能平木故治目疾惊痫。以其收涩而寒,故治崩带下痢。以其涩而补下焦,故能益精有子。
〔名医心得〕 周凤梧:本品味苦气寒,其性带涩,清热燥湿中兼有收敛作用,且能清肝胆火,主治热痢下重及目赤肿痛之症。[1]
〔药理与应用〕 1.抗菌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宋内氏痢疾杆菌、肠炎杆菌、阿米巴原虫、卡他球菌、甲型链球菌、奈氏双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菌痢、阿米巴痢疾、气管炎等。
2.利尿作用:所含D-甘露醇为高渗透压利尿剂、脱水剂,具有很强的利尿作用。
3.其他作用:尚有安定、镇痛、止咳、祛痰、升压等作用。临床用于痛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等。
〔剂量用法〕 6~9克,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 本品苦能燥湿,性涩止泻,寒能清热,为治肝(大)肠湿热之要药。临床常用于湿热痢疾、肝热目赤等疾;近来用于湿热痹证及急性肝炎,亦收良效。惟其苦寒败胃,故脾胃虚弱者不宜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凤梧.中药方剂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7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