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病毒属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微生物实验诊断手册》第726页(1772字)
本属成员中对兽医重要者只有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最常见的易感动物是狗,猫、牛、猪被感染的报道也屡见不鲜。感染狗的潜伏期通常为15天至5个月,亦可长达一年。临床症状表现为狂暴型或沉郁型,于晚期出现循环中和抗体。
一、样品采集
无菌取疑似狂犬病动物尸体的延脑、海马回、脊髓和唾液腺。样品要冷藏,运送容器必须牢固。
二、注意事项
1.疑似病畜如不能安全捕抓,可用麻醉弹麻醉后捕获。
2.取样过程中,一旦发生咬伤或创伤,应立即用肥皂水彻底洗涤几分钟。伤口深部用1/500的苯甲烃烷清洗,并在医生的监护下立即注射抗血清或疫苗。
3.取样后的尸体立即焚毁。
三、显微镜检查
1.切取海马回(牛和猫用小脑),制成压印标本(也可制成组织切片)。
2.室温自然干燥。
3.将已固定或未经固定的标本滴加Seller氏染色液,5~10s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后镜检。
4.检查包涵体。狂犬病毒包涵体——内基氏小体(Negribodies)存在于神经细胞浆内,嗜酸性(樱桃红色),其中常可见到嗜碱性(蓝色)小颗粒。胞核呈深蓝色,神经细胞浆呈蓝紫色,间质呈粉红色,神经纤维呈桃红色,神经鞘不着色,红细胞呈橘红色。内基氏小体呈梭形,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悬殊。
镜检到内基氏小体即可确诊。除狗外,其他动物检出率低,最好再进行动物接种试验。
四、病毒分离
(一)细胞培养 BHK-21细胞对狂犬病病毒很敏感,应用最广,但不一定产生明显的CPE。细胞单层接种脑组织悬液的离心上清液,于36℃培养,逐日观察CPE。并用盖片培养作免疫荧光和包涵体检查。有时须盲传几代才能看到CPE。
(二)动物试验
1.将大脑皮质、海马回、小脑、延髓和颌下腺等样品混合,研磨成细糊状。用pH7.2的磷酸缓冲液或汉克氏液稀释成10~20%的悬液。
2.低速离心10min。
3.取上清,每毫升加青霉素1000LU和链霉素1000μg,以0.03ml/只剂量脑内接种3周龄小白鼠或乳鼠,每份样品至少接种10只。
4.逐日观察至30天。接种5日内死亡者应视为非特异性。临床症状通常在8~16天出现,表现为麻痹、虚脱和后肢失去平衡等。取鼠脑作内基氏小体或免疫荧光检查。也可于第5、7日各剖杀小鼠检查。
五、血清学试验
(一)免疫荧光试验
1.取样品制成压印片,以冷丙酮固定。细胞培养则用盖玻片培养。
2.狂犬病荧光抗体分别用正常鼠脑和狂犬病病毒感染鼠脑组织吸收。
3.待检压印片分别用经处理的荧光抗体染色,镜检。
4.阳性判定。用正常鼠脑吸收者显示特异性荧光,而用感染鼠脑吸收者则无。
(二)中和试验 将待检样品作10-1~10-7系列稀释,分别与抗血清或正常血清等量混合,脑内接种几组小白鼠。如抗血清组被保护,正常血清组发病,则说明样品中有狂犬病病毒存在。
总的讲,内基氏小体检查和动物接种试验是狂犬病实验室诊断的简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