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槽骨膜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230页(869字)
(一)诊断要点
1.非化脓性齿槽骨膜炎时,动物只发生暂时性采食障碍,咀嚼异常,经6~8d症状减轻或消失,但多数转为慢性,继发骨膜炎时,齿根部齿的骨质增生而形成骨赘,由此而发生齿根与齿槽完全粘连。
2.弥散性齿槽骨膜炎可见饲草或饲料和坏死组织混合,发出奇臭气味,病齿在齿槽中松动,严重者甚至可用手拔出,有时病齿失位。
3.患化脓性齿槽骨膜炎时,齿龈水肿、出血、剧痛,并有恶臭,病齿四周还有化脓性瘘管,并由此排出少量脓汁;下颌臼齿瘘管开口于下颌间隙,下颌骨边缘或外壁;上颌齿瘘管则通向上颌窦,引起化脓性窦炎及同侧鼻孔流出脓汁;齿根部化脓用X射线检查时,可见到齿根部与齿槽间透光区增大呈椭圆形或梨形。若欲判断瘘管的通道,可先用造影剂碘油灌注瘘管,再进行X射线摄片。
(二)治疗
1.非化脓性齿槽骨膜炎可给予柔软饲料,每次饲喂后用0.1%高锰酸钾冲洗口腔,齿龈部涂布碘甘油。
2.弥散性齿槽骨膜炎则宜尽早拔齿,术后冲洗,填塞抗生素纱布条于齿槽内,直至生长肉芽为止。
3.化脓性齿槽骨膜炎应在齿龈部刺破或切开排脓,对已松动的病齿则应拔除,但不应单纯考虑拔牙,应注意其瘘管波及的范围。发生在上臼齿时往往因从口腔来的饲料、饲草等进入上颌窦而造成上颌窦蓄脓,如不配合圆锯术则治疗效果不佳。发生在下颌骨骨髓炎的瘘管则应扩大瘘管孔,尤其是骨的部分,剔除死骨,用锐匙刮净腔内感染物,骨腔内用消毒药冲洗后填上油质纱布条引流,或用干纱布外压以吸脓,消毒后用火棉胶封闭,这样可防止杂菌感染。随着脓汁的逐渐减少而延长换药时间,直至伤口愈合为止。当有全身症状时配合全身性应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