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门诊兽医手册

犬、猫放线菌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393页(889字)

(一)诊断要点

1.皮肤型的病灶多见于四肢、后腹部和尾巴的皮肤,皮肤及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易形成瘘管,渗出液为灰黄到红褐色,常有恶臭气味。

2.胸腔型是犬发生率最高的一种。由吸入放线菌或外物穿透胸腔引起肺脏或胸腔发病。表现为体温稍高、咳嗽,体重减轻和慢性胸膜炎性呼吸困难,胸腔液增多。

3.骨髓炎型也多见于犬,也有报道。放线菌侵入第2与第3腰椎及其邻接的脊椎。椎间腔扩大,发生髓膜炎或髓膜脊髓炎,甚至脑膜炎,脊髓液中蛋白质和多叶核细胞增多,表现明显的运动障碍。

4.腹腔型较少见。从肠壁侵入的放线菌引起局部腹膜炎及肠淋巴结和肝肿大,表现发热和体重减轻。

5.采取脓汁,加水稀释,找到硫磺颗粒,滴加10%氢氧化钠,压片,镜检可见菌体。

6.应与诺卡氏菌病相鉴别。

(二)治疗

1.青霉素等长期治疗有效,每天每千克体重10万~20万IU,肌肉注射。其他还有链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和磺胺类药物。

2.胸腔感染的要开胸引流,用生理盐水稀释的青霉素和蛋白溶解剂清洗,2次/d,直至无菌和无渗出物。硬结大的可外科手术摘除,硬结小的可内服碘化钾或静脉注射碘化钠,硬结周围注射青、链霉素,1次/d,连用5d。

3.皮肤型放线菌病容易治愈,胸腔型、腹腔型和扩散型的只有约50%的治愈率。治疗前10d疗效显着时才有治愈的希望。

4.预防主要是防止外伤,发现外伤及时消毒治疗,避免给予过干、过硬的食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