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杂草的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21页(2211字)
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改变、化学除草剂的大面积使用,农田杂草种群和群落也不断发生变化。为制订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杂草危害问题,掌握农田杂草的种群现状和群落演替趋势是十分必要的。长期以来,我国杂草调查普遍采用的是目测法,它具有工作量小、效率高等特点,适用于大范围杂草踏查、工作人员少的情况,但要求调查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且调查结果量化性较差。在小范围进行杂草调查时,人们往往采用双对角线五点抽样法或样线抽样法。常规双对角线五点抽样,样方面积为0.25m2(50cm×50cm),调查每个样方中的杂草种类、各种杂草的数量和平均高度以及作物的平均高度等。样线抽样是为调查田间各种杂草出现的频率。调查时,在随机抽出的田间样方拉出两条与样方点成45°夹角的10米长的样线,每条样线设10个样点(每米为一点)。每块地设10条样线,累计产生100个样点,查各样点上是否有杂草及其种类。
本节介绍一种经改进的Thomas倒置“W”多点抽样法。
1 农田杂草调查方法
农田杂草调查主要应用倒置“W”九点抽样法。倒置“W”抽样方法最早于1978年由Dew所描述,后由Gordon Thomas改进并在加拿大的Saskatchewan和其他地区得以成功的应用。其抽样方法如图1-1所示。
图1-1 Thomas的倒置“W”取样示意图
田间调查时,根据Thomas的调查方法,将每块地调查20个样方调整为9个(图1-2)。调查者到达选定的地块后,如图1-2所示,沿地边向前走70步,向右转后向地里走24步,开始倒置“W”九点的第一点抽样。第一点调查结束后,向纵深前方走70步,再向右转后向地里走24步,开始第二点抽样。以同样的方法完成九点抽样后转移到另一选定的地块抽样(地块较大时,可相应调整向前向右的步数以尽可能使样方在田间均匀分布)。样方面积为0.25m2(50cm×50cm),抽样时记载样方框内杂草种类、各种杂草的株数和平均高度,同时记载所调查地块的其他有关资料。为便于记载,杂草的株数以杂草茎秆数表示。
图1-2 倒置“W”取样田间样点示意图
2 几个量化指标的计算方法
为量化调查数据,在对样方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处理时运用了田间均度、平均密度、频率等三种指标。而样线频率直接采用调查所得频率。
2.1 田间均度(U)
某种杂草在调查田块中出现的样方次数占总调查样方数的百分比。
2.2 平均密度(MD)
某种杂草的平均密度(株数/m2)为这种杂草在各调查田块样方中的密度之和与调查田块数之比。
2.3 频率(F)
某种杂草的频率为这种杂草出现的田块数占总调查田块数的百分比。
式中:
n——调查田块数;
9——调查样方数;
Xi——某种杂草在调查田块i中出现的样方次数;
Di——某种杂草在调查田块i中的平均密度(株数/m2);
Yi——某种杂草在调查田块i中出现的田块数。
为便于比较某种杂草在杂草群落中所占的比重,还得引用相对多度(RA)的概念。某种杂草的相对多度为这种杂草的相对频率(RF),相对均度(RU),相对密度(RD)之和。
即:
RA=RF+RU+RD
例如,野燕麦在调查区域的相对多度为:
RA野燕麦=RF野燕麦+RU野燕麦+RD野燕麦
3 调查结果比较分析
经过在田间对两种取样方法的比较、分析,结果(表1-4)显示,后者能更多地调查到杂草种类,较好地反映田间的草情。尤其在农户种植面积较小时,用倒置“W”取样法有更多的机会避免在同一农户田中调查。
表1-4 取样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