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钾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土壤农化分析手册》第331页(1679字)

1.适用范围 用1NKCl平衡提取法,测定土壤交换性酸,因其交换作用不够完全,即使乘以经验校正系数,仍有大部分结果偏低,经验证明,改用淋洗法(适用于所有的酸性土壤),相对误差在5%以下。

2.试剂配制

(1)0.01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2)1N氯化钾溶液:称化学纯KCl74.55g溶于蒸馏水后稀释至1L,此溶液pH应为5.5-6,如不在此范围应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钾溶液调节。

(3)3.5%氟化钠溶液:称取化学纯氟化钠3.5g加蒸馏水溶解后并稀释至100ml,其pH应为8.3(酚酞指示剂刚显红色)。该溶液贮于塑料瓶或涂石蜡的试剂瓶中。

(4)0.5%酚酞指示剂。

(5)1∶9盐酸溶液(体积比)。

(6)10%氢氧化钾溶液。

(7)1%硫氰化铵水溶液。

3.测定步骤 称取通过1mm筛孔的风干土样10.00g,放在已铺好滤纸的玻璃漏斗内,用1NKCl溶液少量多次地淋洗土样,滤液承接在250ml的容量瓶中,每一次加入KCl溶液,必须待漏斗中的溶液滤干或接近滤干后再进行。滤液近容量瓶的刻度时,即淋洗完毕,定容摇匀。

吸取滤液100ml于250ml三角瓶中,煮沸5min,赶出二氧化碳,趁热用0.01NNaOH标准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到淡红色。根据NaOH的用量(V1),计算交换性酸。

另取一份100ml滤液,煮沸5min,加0.6ml3.5%氟化钠溶液,使与滤液中的交换性铝离子形成络合离子(AlF83-)。溶液冷却后,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V2)。即得交换性氢离子。由两项结果之差,可计算出交换性铝离子的含量。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数滴1∶3盐酸酸化,再滴加2-3滴硫氰化铵,检验有无铁存在。如发现有红色出现,则说明有铁离子存在,会影响交换性氢离子及交换性铝离子结果的正确性。应用比色法测定铁后从结果中扣除。

4.结果计算

交换性铝me/100g土=交换性酸me/100g土—交换性氢me/100g土式中:

N——NaOH当量浓度。

5.注释

(1)氟化钠的用量不能是固定的0.6ml,应该根据计算来决定。因3.5%NaF约为0.85mol,0.6ml的NaF则为0.51毫克分子,只能络合到1/6×0.51=0.085毫克分子铝离子,即0.255毫克当量铝离子。这对于交换性铝离子含量在6.3me/100g土以上的样品就不够了,所以应根据下式来估计NaF的用量:

式中:V——滴定交换性酸总量时所用NaOH的毫升数;

N——NaOH当量浓度。

(2)根据大量数据证明,本法测得数值仅表示吸附于土壤无机胶体的交换性氢、铝,它只是潜在酸的一部分,不包括可水解的酸度。若将此数值与交换性盐基相加,往往低于阳离子交换量,特别是对于某些有机质较高的土壤则相差更大,用水解性总酸度加交换性盐基,才能接近阳离子交换量的数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