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类型与品种的形态特征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品种鉴定手册》第328页(4366字)
1.黄瓜的分类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原产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的库曼锡金一带。染色体组为2n=14。黄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黄河流域早在二千年前就开始栽培,毗邻黄瓜原产地西南山区,栽培历史更为悠久),遍布全国各地,为人民所喜爱,在瓜类蔬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下,形成了一些中国黄瓜生态型和大量的优良品种,在国际黄瓜品种资源中,亦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于黄瓜的分类方法,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有的按栽培季节分为春黄瓜、夏黄瓜和秋黄瓜;有的按成熟期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黄瓜;近来也有拟按野生黄瓜、版纳黄瓜、昭通黄瓜、华南黄瓜、华北黄瓜、小黄瓜及其他(包括欧洲薄片黄瓜和泡菜黄瓜)进行分类的。现根据果实的特征分类如下:
(1)刺黄瓜类 果形大,比较晚熟,果面具有稠密凸起的果瘤,果瘤上着生白色、黑色或棕黄色刺毛。果形指数在8以上。果肉厚,胎座小,在温室栽培能抗病,在露地栽培能获高产。北方的黄瓜品种多属这一类型。
(2)鞭黄瓜类 果形大,晚熟,果面表皮比较光滑,没有或仅有稀疏的果瘤和刺。果形指数在8以上。果肉较薄,胎座较大。北方栽培较多,南方多引种秋黄瓜栽培。
(3)短黄瓜类 果形较小,早熟,果面没有果瘤或很稀少,但刺毛比较稠密。果形指数在4-8之间,抗寒性和抗湿性较强,在南方早春露地栽培多用此类的品种。
(4)小黄瓜类 果形小,早熟,果形指数在4以下。果肉薄,胎座大。主要用于酱腌,嫩果3.3-6.7cm时即便采摘。
2.主要优良品种及其性状
(1)北京大刺瓜 北京市郊区的优良地方品种,为刺瓜类型的代表品种。中早熟,植株高2m以上,子蔓较少,叶色绿,瓜条棒状,长33-45cm,横径3-4cm,靠近果柄部分较细,无棱无刺。单瓜平均重200-300g,色浓绿。大棱(嫩瓜表面的瘤状突起大,有10条较明显的纵棱)。瘤上着生白色大刺。主蔓第4-5叶着生第一朵雌花,以后每隔2-4叶连续结瓜1-2条。品质好,产量高,但易感染霜霉病。
(2)北京大鞭瓜 是鞭瓜类型的代表品种。蔓长2.6-3.3m,分枝较少。嫩瓜成棒状,淡绿色,顶端带黄色。瓜长40-60cm,表面光滑无果瘤,刺毛无或很少。品质中等,熟食为主,抗白粉病和炭疽病的能力强。
(3)津研1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研究室1964年从唐山秋瓜和天津棒锤瓜杂交后代的群体中,经过7代单株系统选育而成。将选出的4个品系先后定名为津研1号、津研2号、津研3号、津研4号。
津研1号生长势较强,有侧枝2-3个,叶片较大,深绿色,主蔓5-7叶生第1朵雌花,以后每隔2-3节着雌花,瓜平均长为33.6cm,横径3.9cm,瓜柄长6.1cm,单瓜重280g。瓜皮深绿色,有明显的棱、瘤,刺白色。中早熟品质好,对霜霉病和白粉病抵抗力特强,春栽亩产5000-6000kg。
(4)津研2号 植株生长势特强。主蔓6-8节生第一朵雌花,侧枝多而粗壮。收获中后期以侧蔓瓜为多。瓜长42cm,平均单瓜重300-350g,瓜皮绿色,无棱,刺、瘤较稀,刺白色。成熟期比津研1号晚2-7天,抗病性及耐热性比津研1号强。春栽亩产6000-7500kg。
(5)津研6号 生长势强,节间较短,叶片肥大,主枝结果。果实棒状,绿色有棱,瘤小刺密,早熟丰产。较耐低温,较抗白粉病、霜霉病和枯萎病。适于塑料大棚及露地早熟栽培。
(6)津研7号 生长势强,易分枝,主侧枝都能结果,中熟丰产。果实棒状,有棱、瘤,白刺,品质中等,耐热兼抗白粉病、霜霉病和枯萎病。适于露地春秋播或越夏栽培。
(7)南京大刺瓜 株高230-270cm,侧蔓结果多,主蔓在4-5节开始结果。瓜长圆筒形,稍弯曲,嫩瓜青色,刺大而密,一般长67cm许,直径6.7cm,每条瓜重1kg许。品质好,产量高,在南京春秋两季均栽培。
(8)杭州青皮 植株较长,分枝性及生长势中等。主蔓4-5节开始结瓜,瓜圆柱形,略弯,嫩瓜青绿色,长28cm,横径3.9cm,表面平滑,瘤状物细小,黑刺。为早熟种,抗霜霉病能力较弱。
(9)成都二早子 又名二白皮,为成都市郊地方品种。株高200-300cm,分枝极少,以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着生于2-3节。嫩瓜圆筒形,瓜形较整齐,长29.2cm,横径4-5cm,皮绿白色或有绿色条纹,表面光滑,刺毛极少,白刺。味甜肉厚,为早熟种。
(10)大白黄瓜 重庆郊区地方品种。植株繁茂,适应性较强,能作爬地黄瓜栽培。主蔓10节左右发生雌花。瓜棒形,皮乳白色,棱沟不明显,果瘤稀疏。为中熟品种,瓜味较淡,产量较高。
(11)大青(过棚青) 为广东省粤中地区地方品种。植株高大,生长势旺盛,常在第10节以上的叶腋发生子蔓,子蔓每节能结瓜,而主蔓往往在6-10节着生第一雌花。瓜短而肥,呈圆筒形,长约20-26cm,表皮深绿色,平滑无棱,黑刺。质脆而甜,品质好。为中熟品种。抗白粉病能力较强。
(12)二青 广州郊区地方品种。主蔓4-6节,着生雌花。瓜长约19cm,短圆筒形,青绿色。适宜春播,生育期90天左右。较耐寒,抗白粉病力强。为早熟种,易变黄,不耐贮藏。
(13)朗梨瓜 长沙县朗梨镇一带地方品种。植株藤叶不太繁茂。果实绿或黄绿色,果面布满白色斑点,下端有黄绿色纵纹。瘤状突起及纵沟不明显,刺黑色。果实较小。抗霜霉病力弱。为早熟品种。
(14)长沙刺黄瓜 藤叶繁茂,果实较大,绿或浓绿色。果瘤突起明显,大而稀,刺黑色。肉质紧密,味稍淡。成熟期晚。耐寒性及抗霜霉病能力较强。
(15)青鱼胆 武汉市郊地方品种。主蔓4-5节着生第一雌花,瓜长30cm左右,横径4-6cm,表皮青白,有光泽而平滑,刺毛少。单瓜平均重250-370g,品质脆嫩。春季栽培产量较高。为早熟种。
(16)北京截头黄瓜 由于主蔓上第一雌花着生节位较高,一般于4片真叶时进行摘心,使发出两蔓,促进雌花提早出现,因名截头瓜。子蔓上每5-6节才结一瓜,而孙蔓则第1-2节即发生雌花,所以本品种以侧蔓结瓜为佳。瓜棒形,皮淡绿色,有10条不明显的纵棱,果瘤较小,密生白色刺毛。果肉较薄,品质稍差。抗热性及抗霜霉病能力较强。为晚熟种。
(17)上海黄瓜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于1966年以杨巷黄瓜为母本,与无极大刺进行杂交育成。植株生长势中等,主蔓结瓜,分枝少。第3-4节着生第一朵雌花,优良植株每节都着生雌花。瓜长25cm左右,表面较光滑,为深绿色(老熟后转乳黄色),着生黑刺,但较稀少。单瓜重200g左右,品质好。较抗炭疽病和枯萎病。为早熟种。亩产一般为4500-5000kg。比杨巷黄瓜增产20%以上。
(18)杭州青皮×上海杨巷杂种一代 杭州市郊区菜农1969年杂交育成。主蔓3-4节着生第一朵雌花,以后每节能着生雌花。瓜条绿白,刺毛少。平均单瓜重150g左右,品质好。较抗霜霉病。亩产4000-4500kg,比母本增产20-30%,比父本杨巷黄瓜增产30%左右。
(19)黄朗×全青杂交一代 为华南农学院蔬菜教研组育成。正交与反交均具有显着的优势。抗霜霉病能力好。耐春季长期阴雨天气能力强,经寒风吹袭后,恢复生机的能力也强。产量高(比广州春季主栽品种二青增产55-135%)。瓜长25cm,中部横径粗达4cm,肉厚而脆,较耐老。比二青晚熟5-6天。
(20)寸金黄瓜 为成都地方品种。蔓长130-200cm。分枝极少,以主蔓结果为主。2-3节出现雌花,一般一朵,也有3-4朵簇生的。每节能结瓜1-4个。瓜圆筒形,长8-13cm,瓜皮黄绿色。为早熟种。播种至采收仅40-50天,以作加工用为主。
(21)乳黄瓜 扬州郊区地方品种。株高250-300cm,分枝力弱。嫩瓜深绿色,棒状,瓜端略粗,近瓜柄处略细。瓜长20-30cm,横径3.5cm。表皮光滑,有黑刺。单株结瓜7-8个,最多可结20个以上,菜用或腌制均可。为中早熟种。
(22)河南刺瓜 生长旺盛,分枝多。结果密,早期产量高,品质好,但产量不稳定,抗病力弱。
【参考文献】:
〔1〕浙江农业大学主编(1978),蔬菜栽培学各论,290-305,农业出版社。
〔2〕王坚等(1981),西瓜,科学出版社。
〔3〕合肥种子公司(1981),杂交西瓜,安徽科技出版社。
〔4〕清水茂监修(1977),野菜园艺大事典,797-812,(日)养贤堂发行。
〔5〕农山渔村文化协会(1983),野菜全书メロン丶スィ力-基础生理と应用技术-373-715,(日)农文协会出版。
〔6〕中村俊一郎等(1977),园芸杂志,46: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