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的筏式养殖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海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245页(1697字)
将壳长2厘米左右的鲍苗,按一定密度收容于养殖容器内,吊挂在海区筏架上进行养殖,即称为海上筏式养殖,根据所用器材不同,又可分为筏式笼养、筏式筒养等。
(一)养殖海区与器材
1.海区条件 潮流畅通,风浪平缓,以保证设施安全;冬季不结冰,春季无流冰,以防低温或流冰造成死亡;海带、裙带菜等饵料海藻资源丰富,取用方便;无工业污染源;附着生物、杂贝杂藻较少的海区。
2.设备器材 主要是筏架和养殖容器。筏架可以采用养殖扇贝或贻贝的单绳筏,或养殖牡蛎的延绳式筏架。养殖容器有箱式双层笼,拉链式多层网笼,也可采用两端用网片封口的塑料筒等。
(二)养成
1.放养密度 主要根据容器内可供鲍附着匍匐的面积和鲍苗大小而定,此外也要考虑海区潮流等条件。拉链式多层网笼(直径615毫米,每层高度450毫米),每层可放养壳长3厘米的鲍苗400个左右,一笼5层可放养2000个。规格为560毫米×300毫米×284毫米的箱式双层笼,每笼可放养壳长1.5~3厘米的鲍苗350个。用长600毫米、直径250毫米的塑料筒,每筒可放养2厘米的鲍苗60~70个。
2.养成管理 筏式养鲍的关键在于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投喂饵料 投饵是保证鲍养殖过程中有充足饵料的重要措施,饵料以鲜嫩的海带、裙带菜为主。还可投喂石莼、马尾藻等。鲍的摄食量很大,据测算,每生产1吨鲍,大约需要20吨新鲜海藻。因此,投饵是一项工作量较大的作业。皱纹盘鲍的摄食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水温低于5℃时基本不摄食,这是因为鲍有很强的耐饥饿能力,水温5~7℃时很少摄食,7℃以上正常摄食,摄食旺盛季节为水温14~23℃,即春季和秋季。投饵要经常性,并及时清除残饵,保持饵料新鲜。夏季水温高时,饵料海藻(尤其是裙带菜)易腐烂,一般5~7天投喂1次,冬季水温低时,15~20天投喂1次即可。鲍的摄食率与水温呈正相关,因此冬季的日投饵量为鲍体重的15%~20%,春秋摄食旺盛季节的日投饵量为20%~30%。
(2)及时疏散养殖密度 随着鲍的生长,个体不断增大,所以应及时调整疏散养殖密度,以免影响生长。例如,日本岩手县米崎渔协使用40厘米×30厘米×15厘米的箱式双层笼,开始时每箱放壳长1.5厘米的稚鲍200个,半年后当稚鲍壳长2.5厘米左右时,疏散到每箱150~160个;1年半后壳长4~5厘米时,疏散为每箱100~120个;2年半后当壳长7~8厘米时,调整到每箱80个。
(3)防除附着生物 鲍的养殖周期较长,在养殖过程中常会有大量附着生物附在网笼和鲍壳上,这不仅使养殖容器透水性变差,还会影响鲍的行动和生长,导致鲍瘦弱死亡。目前在鲍笼内的敌害生物主要有:贻贝、牡蛎、藤壶、海鞘、苔藓虫、盘管虫、才女虫、海葵等。这些敌害生物大多都能附着(或固着)在网笼和鲍壳上,贻贝还能用足丝粘附在鲍体上,使鲍行动困难,难以摄食,最终瘦弱而死。才女虫是在鲍壳上打一小洞,穴居在鲍壳里面,随着虫体的长大,能把鲍壳钻透,而使鲍易受外界细菌的感染。目前对这些敌害生物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在掌握其繁殖规律的基础上,避开它们的附着盛期等。用药物涂料进行防除,是目前国内外都在致力研究的课题。此外,要及时清除在笼内的附着生物和杂藻等,一般清洗工作每年至少在春、秋季各进行1次。
筏式养殖鲍的生长情况,与海区条件及管理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各地不尽相同。在条件好的海区,精心管理,壳长1.5厘米的鲍苗经过1周年养殖,可达到5厘米左右,2周年可达7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