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腐烂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页(5475字)

苹果树腐烂病俗称烂皮病。东北、华东、华北、西北等地区以及湖北、四川等省均有分布。腐烂病是苹果树上一种很严重的病害,发病严重的果园,树干上病疤累累,枝干残缺不全,甚至整株枯死。

【症状】:

腐烂病主要为害结果树的枝干,幼树和苗木也可被害。受害皮层腐烂坏死,其症状表现有溃疡和枝枯两种类型,以溃疡型为主。

溃疡型症状,发病部位初呈红褐色,略隆起,水渍状,组织松软,后期病部常流出黄褐色汁液,病皮极易剥离。腐烂皮层鲜红褐色,湿腐状,有酒糟味。有时病斑呈现深浅相间的轮纹,边缘不清晰。发病后期,病部失水干缩,变黑褐色下陷,其上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在天气潮湿时,分生孢子器吸水从孔口涌出橘黄色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

苹果树枝干发病初期,内部组织已有病变,但外表不易识别,若掀开枝干的表皮,可以看到暗褐色至红褐色湿润的小斑或黄褐色的干斑。有时,内部病变面积已相当大,而外部仍难以识别。在适宜的条件下,随着内部组织病变逐渐扩大,外部才呈现症状,但遇到不利的环境条件,病斑又会停止扩展,而呈干斑状,潜伏在皮层内,这就构成腐烂病症状隐蔽的特点。

表面溃疡斑多发生在主干上部、主枝基部当年形成的落皮层上和隐芽轮痕或锯口四周皱皮等部位。发病初期,外表颜色无明显变化,逐渐病部略呈红褐色,微湿润,质地糟烂,干燥后紧贴树皮。病部范围较大,沿树皮表层扩展,长可达几十厘米,深度仅2~3毫米,底部为栓层所限。病健部交界处有微隆起线纹。腐烂皮与栓层之间常有深灰色、橄榄色菌丝层。当环境条件适合时,表面红褐色的溃疡斑可向栓层下部伸展,或进一步扩展融合,导致大块树皮腐烂。

枝枯型症状多发生在衰弱和小枝条上,乃至果台、干桩等部位。病部扩展迅速,形成不规则斑,不久即包围整个枝干,枝条逐渐枯死。后期病部也出现黑色小粒点。

苹果树腐烂病除为害枝干外,有时也侵染果实。果实上病斑暗红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有轮纹,边缘清晰。病组织腐烂软化,略带酒糟味。病斑在扩展过程中,常于中部较快地形成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散生或集生,有时略呈轮纹状排列。小粒点周围有时带有灰白色的菌丝层。病果表皮易剥离。小粒点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也涌出橘黄色卷须状的孢子角。

【病原】:

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属于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为 Cytospora sp.,属于半知菌亚门。

在皮层中菌丝体集结成灰白色菌丝层,后散生青色的颗粒体,渐渐长大呈圆锥形,穿破表皮成为黑色的小瘤状物,即外子座。子座内含有一个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直径480~1600微米,高400~960微米。分生孢子器成熟时形成几个腔室,各室相通,有一个共同的孔口,内壁密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无色透明,分枝或不分枝,长短不一,大小为10.5~20.5微米,上面不断生长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香蕉形或腊肠形,两端圆,微弯曲,内含油滴,大小为4.0~10.0微米×0.8~1.7微米。孢子生成时,与胶体物质混合一起,遇到雨水或相对湿度达60%以上时,胶体物质吸水膨胀,连同孢子自孔口挤出,形成卷须状橘黄色的孢子角。分生孢子器可连续产生分生孢子(图1-1)。

图1-1 苹果腐烂病菌

1.子囊壳 2.分生孢子器 3.分生孢子 4.分生孢子梗 5.子囊及子囊孢子

秋季,在外子座的下面或旁边,生成内子座。内子座与寄主组织之间有明显的黑色分界线,其中也混生有寄主细胞。在内子座中连生3~14个子囊壳,通常为4~9个。子囊壳球形或烧瓶形,直径320~540微米,具长颈,颈长540~860微米,顶端有孔口。子囊壳内壁上产生子囊层。子囊长椭圆形或纺锤形,一端较宽,顶部钝圆或较平,大小为28~35微米×7.0~10.5微米。子囊膜壁无色,顶部稍厚,内含8个子囊孢子,排列成两行或不规则。子囊孢子无色,单胞,腊肠形或香蕉形,大小为7.5~10.0微米×1.5~1.8微米,比分生孢子稍大。

腐烂病菌在培养基上生长,菌丝刚开始呈白色,后转为墨绿色,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8℃,最适28~29℃。菌丝在以麦芽糖为碳源,硝酸钙、硝酸钠或硝酸钾为氮源,并加硫胺素(维生素)的营养条件下,生长最好。分生孢子在清水中不易萌发,而在苹果树皮浸汁或煎汁中发芽良好。孢子在麦芽糖液中萌发率最高,葡萄糖和蔗糖次之。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但在10℃左右也能萌发。萌发时,孢子膨大成筒状,两端先后各生出一支芽管。子囊孢子在1%杏干煎汁、2%麦芽糖或蔗糖中,发芽率较高,在水中发芽率低,发芽缓慢。最适萌发温度为19℃左右。

苹果树腐烂病菌除为害苹果及苹果属植物外,还可侵染梨、桃、樱桃、梅以及柳、杨等多种落叶果树与阔叶树种。

【发病规律】:

苹果腐烂病菌经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角等在染病树皮上越冬;在有子囊壳产生的地方,子囊壳也可越冬。

腐烂病菌是一种弱性寄生菌。病菌孢子发芽侵入时,先在死亡组织上生长定居下来,处于潜伏状态。外观无症状的苹果树皮和枝条,往往带有腐烂病菌。当树体或其局部组织衰弱时,寄主抗病力降低或暂时降低,潜伏病菌便会转为致病状态。病菌产生有毒物质,杀死周围的活细胞,接着菌丝向外扩展,如此不断向纵深发展,使皮层组织呈腐烂状。当条件不利时,病菌便停止扩展,进入(暂时)潜伏状态。

据辽宁岳果树研究所观察,3~10月在病树皮上不断有橘黄色孢子角出现,而以5~7月最多,每次都在降水后出现。病菌孢子主要靠雨水飞溅传播。田间分生孢子以3月上旬至4月上旬为多。腐烂病菌孢子发芽侵入后可潜伏在树皮表面坏死组织、叶痕、皮孔、果台和果柄痕等部位。在辽宁兴城,3~11月腐烂病菌均可侵染,以3月下旬至5月侵染较多,6~11月侵染较少,12月至次年2月严冬季节,不发生侵染。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兴城果树研究所观察,腐烂病的年发病周期,始于每年的夏季。树皮上从6月上中旬开始形成鳞片状自然落皮层,7月上中旬落皮层组织逐渐变色死亡。夏季是苹果树活跃生长期,不是病菌扩展致病的有利时机;但这种落皮层为腐烂病菌提供了良好条件,侵入树皮的病菌先在此扩展,致使落皮层发生病变,形成表层溃疡斑。10月下旬至11月间,苹果树渐入休眠期,生活力减弱,病菌活动加强,有些表层溃疡上,病菌局部透过下部的周皮,侵入健康组织,形成数个坏死点。坏死点及春季潜存下来的干病斑,届时向纵深扩展为害。11月至翌年1月,内部发病数量激增。深冬季节(休眠期),病菌扩展缓慢,症状不明显。外观症状出现的高峰期在早春(2~3月),病斑扩展快,为害最严重。5月,发病盛期结束。在生长期内,遗留下来的病斑不再活动,只有老弱枝干上的病斑可缓慢地扩展。晚秋,腐烂病斑发生又出现一个小高峰。

苹果腐烂病与树体负载量、营养条件、愈伤能力、自然伤害、整形修剪等因素关系密切。大年的果园或单株,当年秋、冬季和翌春的腐烂病发生较常年多,持续时间长,为害重;小年,腐烂病发生较轻。追施肥料不足或施肥时期和施肥技术不当,特别是磷、钾肥不足,必然导致腐烂病发生。树体愈伤能力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树体含水量是个重要条件,枝条含水量在正常及饱和(80%~100%)时,病斑扩展缓慢;而枝条失水(67%以下)时,病斑扩展迅速。枝条含水量正常时,愈伤组织形成较快;枝条失水时,愈伤组织形成较慢。大冻害之年,就是腐烂病大发生或开始大发生之年。向阳面枝干容易发生日灼,日灼后腐烂病加重。果实受自然雹伤及虫伤等伤害,容易发生腐烂病。果树整形修剪是促使果树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但修剪不当或修剪过重,尤其是修剪原则和技术的不断变迁,致使树体伤口过多,树势衰弱,腐烂病常常伴随发生和发展。总之,生长健壮的树,不发生腐烂病,甚至在病区多年无腐烂病为害。树势健壮,抗逆性强。凡导致树势衰弱的因素,都会有利腐烂病发生。

【防治方法】:

腐烂病防治必须采取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搞好果园卫生,及时处理病斑等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加强栽培管理,争取连年稳产、高产 对于幼龄果园要争取早结果,首先要培育好树体和树形,合理修剪,树势保持中庸状态。结果树,要根据树龄、树势及土肥条件,严格控制大年挂果量,争取小年不小。按照果树生长发育的要求,施用氮、磷、钾肥,不宜偏施氮肥。根据辽宁经验,每50千克果施用氮素350克、磷素150克、钾素350克,可以获得丰产和防病的效果。此外,排灌要及时,防止早春干旱和雨季积水,以增强树体抗病和抗冻能力。根据当地条件,决定修剪原则和技术,做到合理修剪。树体秋季涂白防寒,亦有防病作用。这对幼龄苹果树更为重要。

(2)清洁田园 在果园冬季和夏季修剪过程中,注意清除枯死枝干、病枝、残桩、断枝等,集中烧毁或搬离果园,不能丢弃于园内或堆放在离果园近的地方,以减少菌源。

(3)病斑治疗 彻底刮除病斑,并应刮掉病斑边缘宽0.5厘米的健皮。病疤要涂抹1~2次杀菌剂或生物农药,如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5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倍液、5%田安水剂5倍液、10波美度石硫合剂、S-921、梧宁霉素、绿风95和苹丰1号。病疤复发是生产上的严重问题,有些地区病疤复发率达40%左右,病疤复发的主要菌源来自病斑下面的木质部。为防止病疤复发,可在病斑刮治后,涂抹渗透性强的化学药剂,杀伤木质部内病菌,如用福美胂煤油液(40%福美胂1份∶煤油1份∶洗衣粉0.2份∶水20份)涂抹2~3次,每隔1个月涂1次,有良好防效。也可以在病斑刮治后,涂抹无伤害而有刺激作用的伤口保护剂,加速伤口愈合,阻止病菌侵染,如用腐植酸钠涂抹病疤,有良好防效。或者腐烂病斑用利刀划道,深达木质部表层,每道之间相距约0.5厘米,然后用毛刷将上述配好的药液涂于病部,每周1次,共涂3次。

(4)重刮皮 为铲除树体内病菌和潜藏病斑,防止新生病斑出现,用重刮皮法防治。重刮皮法就是在树体主要发病部位(主干、基层主枝和中心干下部等)进行全面刮皮,树皮外层刮去约1毫米左右,直至露出新鲜组织为止。刮面呈黄绿相嵌状。刮后,皮层内若有坏死斑点,应一律清除;若有较大块腐烂病斑,则按病斑治疗办法处理。重刮皮后,树体的破伤细胞失水坏死,约1毫米厚。由于重刮皮,树体受刺激而进行愈伤,在坏死层形成新的木栓层。最后,坏死层与新木栓层分离,并逐渐剥落。

果树生长期(尤其是5~7月)愈伤组织形成最快,此时重刮皮最为有利;早春及晚秋重刮皮要慎重,高寒地区不宜在此时进行。重刮皮部位不需要涂药保护,也不能涂喷高浓度药剂,但不影响树体防治病虫的正常喷药。重刮皮对新梢生长量、树体挂果量、果实品质及树势等均无不良影响,也不会使树体冻害加剧。

重刮皮的防病机理,主要是把树皮内多年累积的,各种类型的病变组织和侵染点,在其未扩大为害之前,彻底铲除;其次是刺激树体愈伤,促进树体本身的抗病性,同时对衰老的树皮外层起到了更新作用。重刮皮,树皮成为新生的、幼嫩的组织,生活力强,无坏死组织,而且几年内都不产生自然落皮层。这样,树体上大大减少了病菌侵染和发病的基地。

(5)药剂铲除 为控制夏季形成的落皮层上出现病变,防止产生表层溃疡斑,以及防治晚秋出现新的坏死病痕,用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50倍液,于6月下旬和11月上旬两次涂树干,主要是主干、基部三主枝、中心干上第四主枝以下部位,不仅有减少冬、春发生新病斑的效果(防效达80%~90%左右),还有防止病疤复发的效果(防效80%左右)。

(6)防治其他病虫害 加强树干害虫(透翅蛾、吉丁虫等)防治,同时注意防治叶斑病、红蜘蛛等易于造成落叶的病虫害,也是减轻腐烂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此外,有些病树可以在病部进行桥接,帮助恢复树势,以增强树体抗病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