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炭疽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6页(3406字)

苹果炭疽病又叫苦腐病,是苹果果实上重要病害之一。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云南、湖北、江苏、浙江等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尤其是以黄河故道苹果产区为害严重,常年发病率10%~30%,严重时高达70%~80%,造成很大损失。

【症状】:

果实发病,初期在果面上出现针尖大淡褐色圆形小病斑,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或深褐色。果肉变褐腐烂,烂部呈圆锥状。随病斑扩大,果面稍下陷,当扩大到直径达1~2厘米时,病斑中央长出突起的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刚开始褐色,逐渐变为黑色,呈同心轮纹状排列。黑色粒点很快突破表皮,当遇雨季或天气湿度大时,溢出粉红色黏液(分生孢子团)。一个病斑扩大后可使全果的1/3~1/2腐烂。病果的病斑数目不等,往往具有很多小病斑,有时能发生上百个病斑。数斑融合,最后导致全果腐烂。晚秋染病时,因受低温限制,病斑为深红色小斑点,中心有一暗褐色小点,病果腐烂失水而干缩为黑色僵果。病果多数脱落,少数悬挂枝头,冬季也不脱落。果台受侵染后,从顶部开始发病,呈暗褐色,逐渐向下蔓延,严重时果台不能抽出副梢,最后干枯死亡。该病容易与果实上的轮纹病混淆,两者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方面:炭疽病斑颜色较深而且均匀一致,轮纹病色浅而且有深浅交错形成的同心轮纹;炭疽病斑初期就有些凹陷,轮纹病果实初期不凹陷;炭疽病斑上的小黑点呈轮纹状排列,轮纹病病部初期无小黑点,后期产生小黑点多呈散乱排列;炭疽病病果吃起来有苦味,轮纹病病果无异味。

枝条发病,多发生于老弱枝、病虫枝及枯死枝,刚开始表面形成深褐色、不规则形病斑,逐渐扩大,后期病部溃烂龟裂,木质部外露,病斑表面也产生黑色小粒点。发生严重时病部以上枝条全部枯死。

果实采收后,在包装、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如果温度适宜,带菌果实陆续发病,造成果实大量腐烂。

【病原】:

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 Schr.et Spau1d.,属于子囊菌亚门。在自然条件下,很少发现有性阶段。无性阶段为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异名为 Gloeosporium fructigenum Berk.,属于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盘埋生于表皮下,后期逐渐突破表皮,涌出单胞、无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单胞,无色,栅状排列,大小为15~20微米×1.5~2.0微米。分生孢子集结成团时,由于混有胶质,呈粉红色,单个的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圆柱形或长椭圆形,两端含2个油球,大小为10~35微米×3.5~7.0微米,平均为12~16微米×4~6微米。子囊壳埋生于黑色的子座内,子囊壳里有若干平行排列的子囊。子囊长棍棒形,含有8个子囊孢子,大小为55~70微米×9微米。子囊孢子单细胞,椭圆形,无色,大小为12~22微米×3.5~5微米(图1-4)。

图1-4 苹果炭疽病菌

1.分生孢子盘 2.分生孢子 3.子囊壳

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8~32℃,最高为40℃,最低为12℃,相对湿度为95%以上。孢子萌发还需要补充一定的营养,在蒸馏水中不萌发,在20%的苹果煎汁里萌发率最高。温度25~30℃、湿度80%以上,适宜分生孢子的形成。炭疽病菌除为害苹果,还能侵害梨、葡萄、核桃等多种果树。

【发病规律】:

炭疽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无论何时侵入果实大多在近成熟时发病,有的也在贮藏期发病。贮藏期,病果上的病菌可通过伤口侵染健果,发生再侵染。据国外研究认为未成熟果中存在一种胶质一蛋白质一矿物质的复合物,这种物质是果实抗病的基础。

炭疽病菌以菌丝在树上的病果、僵果、果台、干枯枝、病虫为害的破伤枝等部位越冬。第二年春天,越冬病菌形成分生孢子为初次侵染来源,分生孢子主要通过雨水飞溅传播。此外,昆虫也能传病,如某些蝇类吸食苹果炭疽病斑上的汁液,当它们再飞到好果上停留时,就传播了病菌。病菌孢子落到果面上,经皮孔、伤口或直接侵入果实,在适宜条件下,5~10小时即可完成侵染过程。病害的潜育期一般为3~13天,但有时可长达40~50天以上。该病在整个生长期中有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的严重发生。苹果坐果后便可受侵染,在北方5月底、6月初进入侵染盛期;南方生育期早,4月底、5月初进入侵染盛期。侵染盛期后,由于果皮逐渐“老化”,即使有降雨的条件下,侵染也减少,转入侵染衰退期。

炭疽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和品种的关系密切。炭疽病菌在高温、高湿、多雨情况下,繁殖快,传染迅速,其侵染程度也与降水量有密切关系。苹果炭疽病在不同地区发病早晚不同,如北京5月上中旬降雨时,炭疽病菌孢子便飞散传播,至7月中下旬,果园开始出现病果;河北昌黎在6月下旬开始发病;辽宁在7月末、8月初开始发病。每年7~8月高温、高湿季节为盛发期,病果大量出现。晚秋气温降低时,发病减少。果实染病后,在贮藏期间遇到适宜条件时,仍能陆续出现病斑,造成贮藏期腐烂。果园株行距小,树冠大而密闭,偏施速效氮肥,枝叶茂盛,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果园中耕除草不及时,乃至利用行间种草或种植高秆作物均有利于发病;果园土壤黏重,地势低洼,雨后易积水也有利于发病;果园地处山谷,通风不良也易发病。在北京、山东、江苏等省、直辖市发现以刺槐作防风林的苹果园,炭疽病不仅发病重,而且发病早。苹果品种间的抗病性有显着差别,红玉、国光、大国光、倭锦、祥玉、印度、旭、冠、甘露、红绞、秦冠、早生旭等品种都易感病;金冠、元帅、红星、青香蕉(白)、红魁、黄魁、生娘等品种发病较轻;而祝光、伏花皮、柳玉等品种则很少发病。但品种的抗病性在不同地区表现不够稳定,如元帅、金冠等品种在北京等地区表现比较抗病,但在河南等地则为感病品种。

【防治方法】:

苹果炭疽病在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病,因此应以生长期喷药为主,结合其他措施,而且坚持生长期和贮藏期并重的原则。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及时中耕除草,及时排水,降低果园湿度等,可提高抗病力。苹果园周围不要栽植刺槐树作防风林,防止病菌从刺槐树上传染过来。

(2)搞好清园工作 冬季应清除树上和树下的病僵果。对发病严重的果园或植株,结合修剪去除枯枝、病虫枝,并刮除病树皮,以减少侵染来源。初期发现病果要及时摘除,防止扩大蔓延。

(3)物理防治 应用无毒高脂膜喷雾,在果实生长初期喷布高脂膜200倍液,连续喷5~6次,每次间隔15天左右,防治苹果树炭疽病,效果较好。

(4)喷药保护 在果树发芽前(倭锦品种发芽至中心花露红期间)喷洒三氯奈醌50倍稀释液、5%~10%重柴油乳剂、五氯酚钠150倍稀释液或二硫基邻甲酚钠200倍稀释液,可有效铲除树体上宿存的病菌。为了有效的防止果实炭疽病,要从幼果期(5月下旬左右)开始喷药,对中心病株及重病区要优先防治,15天左右喷布1次,连续喷3~4次。所用药剂有波尔多液(1∶2∶200),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除波尔多液外,其他药剂可附加黏着剂(如0.03%皮胶等),以提高药效。若波尔多液与退菌特交替使用时,需间隔20天以上,否则易发生药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