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60页(825字)

梨蚜属同翅蚜科,又名梨二叉蚜,我国梨产区几乎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梨和尾草。

【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毫米,绿或暗绿色。头部额瘤不明显,口器黑色,复眼红褐色,触角丝状6节。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5毫米,头胸部灰褐色,额瘤微突出,腹部灰褐色,复眼暗红色,触角6节,前翅中脉分二叉。

卵:椭圆形,长约0.7毫米,黑色。

若虫: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体略显绿色。有翅若蚜胸部较大,后期有翅芽伸出。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20代,以卵在芽附近和果台、枝杈处的缝隙内越冬。花芽萌动时开始孵化,若虫群聚于露绿的芽上为害,现蕾后钻入花序中为害花蕾,展叶后转移到叶面为害,以梢顶嫩叶受害较重。新生梢停长,叶片逐渐老化时,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夏季寄主狗尾草上为害繁殖。10月份再飞回到梨树上为害繁殖,产生有性蚜,交尾产卵。卵散于枝条、果台上各种裂缝处,以芽腋处较多,严重时数粒至数十粒密集一处。

【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草蛉、小花蝽、食蚜蝇、蚜茧蜂等天敌,在天敌数量较多,充分保护利用的前提下,可以不用药防治。

(2)早期摘除被害的卷叶,集中烧毁。

(3)药剂防治。越冬卵孵化盛期(花芽露白至花序分离期)或卷叶的初期喷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既可有效地防治梨蚜,又保护了多种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其杀虫效果与气温有关,气温在20℃以上时,熏蒸作用明显,杀虫效果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