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68页(1008字)

梨茎蜂属膜翅目,茎蜂科。俗称折梢虫、切芽虫,它分布于北京、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川、青海等省、直辖市。寄主主要是梨,是为害梨树新梢的主要害虫。在管理粗放的梨园发生严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10毫米,翅展13~16毫米,体黑色,有光泽,触角丝状,翅透明,翅脉黑褐色。雌虫产卵器锯状。

幼虫:共8龄,体长8~11毫米。头部淡褐色。体稍扁平,头胸下弯,尾端上翘,胸足极小,无腹足。

卵:长椭圆形,白色,半透明,略弯曲。

蛹:长7~10毫米。初化蛹时为乳化白色,渐变为黑色、黄、棕黑色,膜状。

【发生规律】:

梨茎蜂一年发生1代,多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内越冬。在河北中部,每年3月上旬化蛹,下旬进入化蛹盛期,4月间羽化,鸭梨盛花后5天,新梢大量抽出时,为产卵盛期。辽宁西部,幼虫4月间化蛹,5月上中旬为成虫发生期。成虫羽化后多在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时交尾、产卵,早晚和夜间气温较低时,栖息在树冠下部叶片背面。成虫产卵时,先用锯状产卵器将嫩梢4~5片嫩叶处锯伤,将卵产在伤口下2~4毫米处嫩组织里,一般一个新梢可产卵1~4粒,成虫产卵期比较集中。每雌虫可产卵20余粒,卵期7天。幼虫孵化后即向枝橛下方蛀食,虫粪反塞体后的虫道。幼虫为害至6~7月份,先后老熟,调转身体,头部向上,做茧休眠。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①根据成虫早晚低温时树冠下部栖息,不善活动的特点,在早晨或傍晚,树冠下铺布,震落成虫,集中杀死。

②被成虫产卵为害的新梢上端枯萎,极易识别,在开花后的半个月内,发现带有虫卵的萎缩梢及时剪去销毁。

(2)药剂防治 当梨树新梢长到5~6厘米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种类和浓度: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20%灭杀菊酯2000倍液、40.7%乐斯本乳油2000~3000倍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