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穿孔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96页(2804字)

桃穿孔病是桃树上常见的叶部病害,包括细菌性穿孔病和真菌性穿孔病(霉斑穿孔病和褐斑穿孔病),其中细菌性穿孔病分布最广,全国各桃产区都有发生;在沿海滨湖地区和排水不良的果园以及多雨年份,严重发生,常造成大量落叶,削弱树势,影响产量以及第二年结果。真菌性穿孔病(霉斑穿孔病和褐斑穿孔病)分布也较广,各地桃区都有发生,部分地区有时为害也较重,引起桃叶脱落和导致枝梢枯死。这三种穿孔病除为害桃树外,还能侵害李、杏、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

【症状】:

(1)细菌性穿孔病 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害果实和枝梢。叶片发病,刚开始水渍状小点,扩大后变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紫褐色至黑褐色,约2毫米左右。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并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枯,病健组织交界处发生一圈裂纹,脱落后形成穿孔,或一部分与叶片相连。

枝条受害,有两种类型病斑:一种称春季溃疡,另一种称夏季溃疡。春季溃疡发生在上一年夏季生出的枝条上(病菌于前一年已侵入)。春季在第一批新叶出现时,枝条上形成暗褐色小疱疹,直径约2毫米,扩展后长达1~10厘米,宽度一般不超过枝条直径的一半,有时可造成梢枯现象;春末(开花前后)病斑表皮破裂,病菌溢出,开始传播。夏季溃疡多在夏末发生,在当年的嫩枝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色斑点;病斑变褐色至紫黑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水渍状;病斑不易扩展,并且会很快干枯,故传病作用不大。

果实发病,果面发生暗紫色,圆形,中央稍凹陷的病斑,边缘水渍状。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黄白色黏质物;干燥时常发生裂纹。

(2)霉斑穿孔病 侵染叶片、枝梢、花芽和果实。叶片上的病斑,刚开始淡黄绿色,逐渐变为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6毫米,病斑最后穿孔。幼叶被害时大多焦枯,不形成穿孔。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污白色霉状物。侵染枝梢时,以芽为中心形成长椭圆形病斑,边缘褐紫色,并发生裂纹和流胶。果实上病斑刚开始紫色,逐渐变褐色,边缘红色,中央凹陷。

(3)褐斑穿孔病 侵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在叶片正面和背面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约1~4毫米,边缘清晰并略带环纹,外围有时呈现紫色或红褐色;后期在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状物,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穿孔的边缘整齐,穿孔多时造成落叶。新梢和果实上的病斑与叶面相似,均可产生灰色霉状物。

【病原】:

(1)细菌性穿孔病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pruni(Smith)Dye.,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为0.4~1.7微米×0.2~0.8微米。两端圆,单极生1~6根鞭毛,有荚膜,无芽孢。在肉汁琼脂培养基上菌落黄色圆形。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好气性。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4~28℃,最高为37℃,最低3℃。致死温度51℃(10分钟)。病菌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10~13天,在枝干溃疡组织内可存活1年以上。

(2)霉斑穿孔病 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Lew)Aderh.,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有分隔,暗色。分生孢子梭形,椭圆形或纺锤形,有1~6个分隔,稍弯曲,淡褐色,大小为10~28.5微米×9~10.5微米。菌丝发育温度5~40℃,最适温度为19~26℃。孢子在5~6℃即可萌发进行侵染。

(3)褐斑穿孔病 Cercospora circumsciissa Sacc.,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10~16根成束生长,橄榄色,不分枝,直立或弯曲,0~1分隔,大小为12~32微米×3~4.5微米。分生孢子梗着生在子座上。分生孢子细长,鞭状、倒棍棒状或圆柱形,棕褐色,直立或微弯,3~12个分隔,大小为24~120微米×3~4.5微米。

【发病规律】:

(1)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细菌,在枝条病组织内越冬(主要在春季溃疡病斑内)。第二年春随气温上升病组织内的细菌开始活动,桃树开花前后,病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从叶片的气孔、枝条及果实的皮孔侵入。叶片一般在5月份发病,夏季干旱时发展缓慢,到秋雨季节又发生后期侵染。病菌潜育期随气温高低和树势强弱而不同,当温度在25~26℃时潜育期约4~5天,20℃时为9天,19℃时为16天;树势强时潜育期也长,可长达40天。温暖、雨水频繁或多雾季节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树势衰弱或排水、通风不良以及偏施氮肥的果园发病都较重。品种间的抗病性存在差异,玉露、太仓等晚熟品种发病重;小林等早熟品种发病较轻。

(2)霉斑穿孔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被害枝梢或芽内越冬。第二年春季病菌借风雨传播,先侵染幼叶,产生新的孢子后,再侵染枝梢和果实。病菌潜育期因温度高低而不同,日平均温度达19℃时为5天,日平均温度1℃时为34天。低温多雨适于此病发生。

(3)褐斑穿孔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菌丝体也可在枝梢病组织内越冬,第二年春季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新枝和果实。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 冬季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落果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菌源。注意果园排水,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果园湿度。增施有机肥料,避免偏施氮肥,使果树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2)药剂防治 在桃树发芽前,喷4~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在5~6月份喷1~2次,常用药剂有30%绿得保胶悬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发芽后喷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0倍液,对三种穿孔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硫酸锌石灰液对细菌性穿孔病有良好的防效,其配方为硫酸锌0.5千克、消石灰2千克、水120千克。

(3)避免与其他核果类果树混栽 细菌性穿孔病除侵害桃外,还能侵害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尤其是杏和李树对细菌性穿孔病的感病性很强,往往成为果园内的发病中心,而传染给周围的桃树。因此,在以桃树为主的果园,应将李、杏等果树移植到距离桃园较远的地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