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霜霉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35页(2296字)
葡萄霜霉病在我国葡萄产区都有分布,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病害流行年份,病叶焦枯早落,病梢扭曲畸形,发育不良,对树势和产量影响较大。
【症状】:
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害新梢、花蕾、幼果等幼嫩组织。叶片发病,初期出现半透明、边缘不清、油渍状小斑点,后期扩展为黄色至褐色多角形斑点,并能相互愈合成大斑。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是该病的典型特征。病斑最后变褐干枯,叶片早落。新梢、卷须、穗轴、叶柄发病,开始为水渍状、半透明斑点,后发展为稍凹陷、黄色至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上也产生白色霜状霉层;病梢生长停滞、扭曲、甚至枯死。幼果染病后,发病部位褪色、变硬下陷,并产生白色霜状霉层,随即皱缩脱落。果粒半大时受害,呈褐色软腐状,不久干缩早落。果实着色以后,就不再侵染。病果含糖低,品质变劣。
【病原】:
Plasmopara viticola(Berk.et Curt)Berl.et.deToni,属于鞭毛菌亚门真菌。菌丝体在寄主细胞间蔓延,以瘤状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料。发病部位的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孢囊梗自气孔伸出,4~6枝成束状,无色,单轴分枝3~6次,一般分枝2~3次,分枝处近直角,长400~780微米×6~10微米。分枝末端有2~3个短的小梗,圆锥形,末端钝,孢子囊即着生在小梗上。孢子囊无色,单细胞,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有乳头状突起。大小为12.6~25.2微米×11.2~16.8微米。孢子囊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脏形,在扁平的一侧着生两根鞭毛,能在水中游动。一般游动半小时后,鞭毛收缩,变圆而停止活动,再经15分钟开始萌发产生芽管,由叶背气孔侵入寄主。发病后期在寄主叶片海绵组织内形成卵孢子。卵孢子褐色,球形,壁厚,直径30~35微米(图4-5)。卵孢子萌发时产生芽管,在芽管先端形成芽孢囊,萌发后也产生游动孢子。
图4-5 葡萄霜霉病菌
1.孢囊梗 2.孢子囊 3.游动孢子 4.卵孢子萌发 5.病组织中的卵孢子
病菌的生长发育温度均较黑痘病、炭疽病为低。气温在30℃以上时,寄主内的菌丝生长受到抑制。游动孢子囊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3~28℃,最适为15℃,形成的时间主要在夜间。游动孢子囊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1℃,最适为10~15℃。卵孢子在13℃以上即可萌发,最适为25℃。游动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均要求较高的温度和雨露。
【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或随病叶遗留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丝在幼芽中越冬。第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卵孢子萌发产生芽孢囊,再由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通过气孔侵入;经过一段潜育期后,即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芽中越冬的菌丝第二年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通过风雨传到寄主上,在有水滴存在的情况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侵染。潜育期长短与品种抗病性及温度有关,在感病品种上潜育期一般为7~12天,在抗病品种上潜育期为20天,秋末病菌在叶内或其他组织内经过藏卵器与雄器的配合,形成卵孢子越冬。
病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和降雨存在密切关系,昼夜温差大、多露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因为孢囊梗和孢子囊的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萌发和侵入等均需雨露。秋季低温多雨容易引起病害的流行。在适温条件下,病菌在晚间比白天更容易入侵。品种间的抗病性存在差异,含钙量高的葡萄,抗病力较强。在栽培品种中,一般美洲系统葡萄较抗病,欧洲系统的葡萄比较感病。此外,果园地势低湿、栽植过密、棚架过低、荫蔽、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树势衰弱等均有利于发病。
我国各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发病早晚及为害程度也不一致。如华北及华东(山东)7~8月间开始发病,9~10月为发病盛期;浙江杭州以往大多在9月上旬开始发病,10月上旬为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要抓好三个关键环节即搞好田园卫生,减少初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降低小气候湿度并提高抗病力;适时喷药,保护幼嫩组织。
(1)加强果园管理 晚秋收集病叶、病果、剪除病梢,烧毁或深埋,减少病菌来源。在植株生长期间,既要适时灌水,又要注意园内排水;合理修剪,剪除近地面的蔓、叶,降低地面湿度,减少病菌初侵染机会。增施有机肥和磷、钙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2)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要抓住病菌初侵染前的关键时期,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15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3~4次,如河北省中部,一般在麦收前后(6月中旬)开始喷第一次药。常用药剂有1∶0.7∶160~240波尔多液(对葡萄霜霉病有特效)、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65%代森锌或福美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12.5%绿乳酮800~10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和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