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1 mycoplasmaviruses
出处:按学科分类—生物科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病毒手册》第309页(1178字)
【释文】:
文献 Karl Maramorosch(1977).《The Atlas of Insect and Plant Viruses》p.441.
形态与组分 棒状(一端平形,一端为圆柱形),70~90×14~16纳米。螺旋对称,螺距4.8纳米。圆柱端可能是半个二十面体,T=1,直径14~16纳米。沿两次旋转轴切割的切面成双股螺旋,每圈的结构亚基为5.6个。有的粒子长度可达150纳米,500纳米,也有呈中空管状1000×13~18纳米,甚至1000×30纳米。粒子沉降系数40~100S,浮力密度(CsCl)1.37克/厘米3。核酸为环状单链DNA,分子量1500000~2000000。有4种蛋白质,分子量分别是19000,30000,53000,70000,它们之间的相对比例是8.8∶1.8∶1.0∶6.9(分子量由小到大)。
生物学特性 宿主为莱氏无胆甾原体(Acholeplasma laidlawii),粒状无胆甾原体(A.granularum),不黄无胆甾原体(A.axanthum),关节炎支原体(Mycoplasma arthritidis),鸡败血支原体(M.gallisepticum),人型支原体(M.hominis),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肺支原体(M.pulmonis)。对氯仿敏感,对去污剂稳定,对热也相对稳定,在60℃中,pH8.0,3分钟后存活率37%,30分钟后存活率3%,能被抗血清和紫外线钝化。病毒吸附于细胞时需要一价和二价阳离子,与细胞膜的结合为离子性,吸附位点约10个/细胞。每个细胞内有2~3个复制位点,当亲代DNA到达复制点后便以半保留复制的形式产生RF型DNA,又分Ⅰ型和Ⅱ型。RF-Ⅰ型呈单链环形,分子量2000000,RF-Ⅱ型呈松散有缺口的双链环形。然后通过复制过程产生SSⅠ型DNA,待结合上分子量53000和70000的病毒蛋白后便成为SS-Ⅱ型的DNA,最后这个子代的DNA就以挤压方式通过细胞膜产生完整的病毒粒子,释放出来。不产生溶菌现象。氯霉素能抑制病毒转录,利福平能阻碍病毒装配。MVL 51潜育期10分钟,裂解量75~100个病毒粒子/小时。该群内的病毒虽然在形态上是相同的,但是它们之间的血清学关系、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和一步生长曲线却都有差异。
分类 芽生噬菌体科(Plasmaviridae),支原体病毒类(Mycoplasmaviruses)。典型病毒MVL 51,其它病毒MV-L1,MVG51,03clr,10 tur,SV-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