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菜花菌核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58页(1152字)

【释文】:

菌核病是保护地蔬菜上的重要病害。绿菜花菌核病多在老菜区冬春棚室中发生,一般病株率在10%以下,近些年病害有发展的趋势,病株全株腐烂,影响产量。

1.症状识别 病害主要发生在主茎上,多由茎基部或下部老叶开始发病。起初病叶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斑,渐扩展使叶柄和茎基软腐坏死,病部产生浓密絮状白霉,以后生成屎状黑色菌核。叶片受害形成暗绿色污斑,潮湿时生出白霉,并由叶柄向茎上下蔓延,使全株发病。

2.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病害是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真菌侵染而引起的。菌丝无色,纤细,有隔。菌核长圆至不规则形,成熟后为黑色。菌核萌发产生1~50个子囊盘,一般4~5个。子囊盘杯状,淡黄褐色,直径2~8毫米,盘下有柄,柄长短因菌核埋在土层中的深度而异,短的仅几厘米,长的几十厘米。子囊排列在子囊盘表面,棍棒状,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或梭形,无色,单胞。病菌主要以菌核留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夏或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弹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灌水传播,引起植株发病。病株上产生菌丝与健株接触传病,使病害蔓延。调运病苗也可扩大传播。

3.发病条件 菌核萌发需吸足水分,萌发温度5~20℃,菌丝生长要求的温度范围较广,0~30℃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不耐干燥,相对湿度85%以上发育良好,低于70%,病害发展明显受阻。菌核在干土中可存活3年以上,在湿土中只能存活1年,在水中1个月即腐烂死亡。菌核50℃经5分钟致死。一般排水不良,通透性差,偏施氮肥,或遇冷害、冻害或肥害的棚室发病重。

4.防治方法

(1)栽培防病 绿菜花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株,带到棚室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将留在地面的菌核翻到深层,不能萌发出土;铺盖地膜,阻止子囊盘出土和弹射子囊孢子;采用膜下灌水或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并适时通风,降低棚室湿度。移栽时剔除病苗。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用95%百菌清烟剂或15%腐霉利(速克灵)烟剂每公顷用3000~3750克熏烟,或用10%灭克粉尘剂每公顷15千克喷粉,或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5%特克多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