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实蝇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54页(1669字)
【释文】:
瓜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我国为害瓜类的实蝇科昆虫至少有:①瓜实蝇,亦称瓜小实蝇,分布于江苏、福建、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台湾等地。为害多种瓜类。②南亚果实蝇,亦称南瓜实蝇,分布于山西、浙江、湖北、湖南、福建、海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台湾等地。为害多种瓜类及茄子、番茄、辣椒等。③辣椒果实蝇,分布于福建、广东、云南及台湾。为害黄瓜、辣椒、茄子、番茄等。④异颜果实蝇,仅分布于云南。可为害丝瓜、笋瓜、西葫芦、葫芦等。⑤普通果实蝇,分布于海南及台湾。可为害多种瓜类及辣椒、番茄等。⑥南瓜果实蝇,仅分布于台湾,为害南瓜等。⑦橘小实蝇,分布于江苏、湖南、福建、海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地。本种是我国南方柑橘类及其他多种果树上重要的实蝇,但它也可为害西瓜、辣椒及茄子等。现重点介绍瓜实蝇。
1.寄主与为害 瓜实蝇均以幼虫为害瓜类幼瓜。幼虫在瓜内蛀食,被害瓜腐烂变臭,造成大量落瓜,尤以南瓜、冬瓜、黄瓜、甜瓜等受害最重,丝瓜、苦瓜、笋瓜等受害较轻。此外,也为害番茄、辣椒、茄子、菜豆、豇豆等。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9毫米,翅长7~8毫米。雄虫比雌虫略小。体黄褐色至红褐色,复眼茶褐色,触角黑色。肩胛(胸部背面前侧角上的突起)和胸背横缝前的两侧均呈黄色,胸背横缝后有3条黄色长纵条(中部1条,两侧各1条),小盾片橘黄色。翅透明。翅的前缘为一褐色长带,翅端为一大形褐斑,臀室区、径中横脉及中肘横脉上均有褐色斑。腹部第三节背板前缘具一狭窄的黑色横带,从此横带的中央向后伸出1条黑色纵纹,直达第五节背板的末端,在腹部背面形成一个大的“T”形黑斑。
卵细长,一端稍尖,长约1毫米,乳白色。
幼虫体长9.5~11.5毫米,乳白色,蛆状。口钩黑色。第一节背面两侧各有颗粒状突起1个,尾端背面有相连的颗粒状突起2个,腹面1个。前气门指状突15~22个。
蛹长约5毫米,黄褐色,圆筒形。
3.生活习性 瓜小实蝇在广州一年发生8代左右。以成虫越冬,但在广州冬季晴朗天气仍可见成虫活动。4月间成虫开始活动,6~9月为害最重。
成虫羽化出土后,常在地面爬行一段时间再起飞。飞翔能力强。白天活动,中午和夜间常静止于瓜棚、豆角棚等阴凉处或瓜叶背面。对糖酒醋味有趋性。寿命可达7个月。产卵前期约1个月左右。成虫产卵在瓜内,几粒至100余粒。幼虫孵化后在瓜内蛀食,老熟后爬出烂瓜,落地入土化蛹,入土深度1~5厘米。
4.防治方法 以防治成虫为主。
(1)毒饵诱杀成虫 用香蕉皮或菠萝皮(也可用南瓜、番茄煮熟、发酵)30~40份,加香精1份或加食糖1份作诱剂,拌90%晶体敌百虫0.5份。再加水调成糊状,制成毒饵,直接涂于瓜棚竹篱上或装入10~14厘米长的毒管中,挂于瓜棚下,每公顷300点,每点25克。毒饵应经常更换。诱剂的材料可因地制宜,凡能发出甜酸气味,都有诱杀效果。
(2)保护幼瓜 严重地区,将幼瓜套纸袋可阻止成虫产卵。
(3)及时摘除受害瓜 喷药处理烂瓜、落瓜,并要集中深埋。
(4)药剂防治 在成虫盛发期及时喷药,可采用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或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喷雾。隔3~5天喷1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