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105页(1383字)

在动物分类学上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真瓣鳃目、蚌科。河蚌因具有两侧对称的两个外套膜和两个贝壳,故名双壳类。目前,据世界各国文献记载共有1000多种淡水蚌,我国已经发现的蚌科共有15个属140余种。由于大部分双壳类的贝壳珍珠层薄、光泽差,所产珍珠品质低劣或因施行手术困难而没有利用价值,能用来育珠的种类很少。在我国广泛用于育珠生产的蚌为两种: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作为研究育珠的材料和作人工核的蚌,常用的有背角无齿蚌、椭圆背角无齿蚌、珍珠蚌和背瘤丽蚌。近年来,我国还从日本引进了池蝶蚌。池蝶蚌是日本的特有种,出产于日本滋贺县的琵琶湖,它与我国的三角帆蚌为同属不同种。池蝶蚌的主要品质指标优于三角帆蚌,产珠质量高,日本主要靠池蝶蚌培育淡水珍珠。此外,我国水产科研人员在美国从事淡水贝类研究时,发现一种能生产紫黑色珍珠的贝类——紫踵劈蚌,它广泛分布于美国南北的湖泊和河流,主要在密西西比河、大湖、墨西哥湾等流域。属大型淡水贝类,成贝个体达20厘米以上,珍珠层厚实,呈紫黑色,且光滑细腻,极富光泽,外形、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我国的三角帆蚌极其相似,栖息在淤泥或沙砾底质中,对环境的适应力很强。该蚌很适合在我国养殖,现有关单位正在积极引进。

1.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图1-61) 属蚌科、帆蚌属。贝壳大,扁平,壳较厚,外形略呈不等边三角形,壳顶低而平坦,位于壳前方,约在壳长的1/5处。后背缘向上突起形成1个帆状的后翼,此翼脆弱,成体后常残缺不完整。左壳具有两个不同大的拟主齿和两个长的侧齿,右壳也有两个拟主齿和一个大的侧齿。壳顶窝不明显,壳顶具有褶纹,后背部有两条由结节突起组成的斜肋。2龄以上蚌壳面呈褐色带绿、黄色带绿或红棕色等。随蚌龄的增长,壳色加深,呈黄褐色、青蓝色、棕黑色,并具有放射纹,壳面生长线明显。壳内面珍珠层厚,富有珍珠光泽,色彩艳丽,多呈紫红色、乳白色、玉白色。所产的珍珠光滑、细腻、珠光好,多呈白色、紫色、金黄色、橘黄色。它是我国淡水育珠的优良蚌种,植珠手术操作方便。分布于我国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的太湖、洪泽湖、高宝湖和邵伯湖,山东的微山湖,安徽的蚌埠,浙江的菱湖、余杭和宁波等地的大中型湖荡江河中。此外,河北、广西、上海等地也有分布。

图1-61 三角帆蚌

2.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图1-62) 属蚌科、冠蚌属。壳型大,壳质较薄,两壳略膨胀,壳顶位偏前方。外形略呈不等边三角形。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而高,后背向上斜伸展成为大型的冠。壳后背部自壳顶向后有一系列的逐渐粗大的纵肋,韧带粗壮,位于冠的基部,左右两壳各有一后侧齿,无拟主齿,前侧齿细长、弱,老成的个体则消失。壳表面深黄绿色、黄褐色、黑褐色,蚌壳珍珠层较厚,呈银白色、鲑肉色或白色带天蓝色。所产的珍珠产量高,珍珠生长速度快,光泽好,珍珠多为玉白色、淡粉红色,但珠皮皱纹多,珍珠质量次于三角帆蚌。褶纹冠蚌除南方少数地区外,全国各地湖荡、河沟和池塘均有分布。

图1-62 褶纹冠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