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肿瘤包膜在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意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肿瘤病理鉴别诊断手册》第51页(575字)

在一般肿瘤病理教科书中,把肿瘤包膜之有无作为良、恶性鉴别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实验临床病理工作中,这种认识就显得很不全面。要正确、全面认识它在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意义,首先要从肿瘤包膜形成的机制去理解,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关于肿瘤包膜形成的学说统分为二:①创伤、异物反应学说:认为肿瘤对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对正常组织刺激引起炎性反应,最后纤维愈合成包膜。良、恶性肿瘤的炎症反应有所不同,包膜形成有一时间过程。恶性肿瘤生长快,没有足够的时间形成纤维包膜。但恶性低、生长慢的恶性肿瘤也可形成明显的纤维包膜。如中、低度恶性的巨块性肝细胞癌可见厚的纤维包膜。其他纤维肉瘤、恶性神经鞘膜瘤、乳腺叶状囊肉瘤等均可有包膜。良性肿瘤生长慢,故多数有包膜。但不同肿瘤有其特殊性,如血管瘤、皮肤附件瘤、色素痣均不形成包膜。②膨胀压迫学说:在肿瘤不断长大过程中压迫周围正常组织,致缺血性退变、纤维化、形成包膜,多见于良性肿瘤,缺乏炎症反应,且包膜较薄,甚至与正常组织直接接触。如脂肪瘤、子宫平滑肌瘤缺乏明确的包膜;涎腺混合瘤包膜常不完整。

综上所述,肿瘤包膜之有无,完整与否均不能作为区别良、恶性的绝对指标。最根本的是决定于肿瘤实质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包膜有无,只能作为参考指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