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48页(1812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概述】本品又名细石、软水石、寒水石、冰石。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族石膏Gypsum。全国多数地区有石膏矿藏分布,药材主产于湖北、甘肃、四川、安徽等地,以湖北应城产者为最佳。多于冬季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及杂质。

【药性】味辛、甘,性大寒。归胃、肺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应用】

1.用于外感热病,邪入阳明经气分,症见高热烦渴,大汗,脉洪大,常与知母、甘草同用,方如白汤;若热毒壅盛,气血两燔,症见高热神昏发斑,常配犀角、生地、玄参、丹皮等同用,方如化斑汤、清瘟败毒饮;如温热病后期,余热不退,心胸烦闷,口干喜饮,舌红少苔,则配竹叶、麦冬同用,方如竹叶石膏汤。

2.用于肺经实热,咳嗽气喘,发热口渴,则配麻黄、杏仁同用,方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3.用于胃火牙痛,头痛,咽喉肿痛。如治胃火上攻之牙龈疼痛,可配黄连、升麻等同用,方如清胃散;若治胃火上攻之偏正头痛,可配川芎、白芷等同用,方如石膏川芎汤;如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之牙痛,也可以本品配生地黄、知母、川膝等同用,方如玉女煎;如治喉风咽痛,可配知母、甘草、玄参、天花粉等同用。

4.用于胃热上蒸,耗伤津液而致的消渴,可配乌梅、生地黄等同用。

5.用于疮疡痈肿,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石膏治疗外科疾病,生、熟皆可应用。生品适宜于疮痈肿毒急性期而见红肿热痛,或溃后红肿不消,可用生品配黄柏等同用,方如拔毒散;煅用收湿敛疮生肌,适用于疮疡后期、溃后不敛等,常配升药同用,方如九一丹。治湿疹瘙痒,可配枯矾制膏外贴,方如二味隔纸膏;治水火烫伤,可配青黛、牡蛎等研末外掺,方如牡蛎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多煅用,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凡阳虚寒证、脾胃虚弱及血虚、阴虚内热者慎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以及有机物、硫化物、铁盐、镁盐等。

2.药理作用 石膏煎剂灌胃或灌肠有解热作用,含石膏的白虎汤解热作用更强,其解热作用与其中所含的钙有关;石膏可减轻口渴状态,表现为有解渴作用;石膏能加强离体肺泡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及胶体金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吞噬细胞成熟;石膏还有利尿、利胆等作用。

3.临床报道 ① 外感发热:以大剂石膏治小儿高热(39℃ 以上)40例,结果24h内退热者5例,占12.5% ;24~48h退热者27例,占67.5% ;48h后退热者8例,占20% 。均热退而愈。[中医杂志,1989,(10):28]② 小儿暑热泄泻:用生石膏、寒水石、滑石各30g,煎汤服,每日1剂。共治疗175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3% 。[山东中医杂志,1985,(5):17]③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以生石膏粉100g,云南白药2g,2% 普鲁卡因20ml,加温开水250ml,搅拌混合,保留灌肠。共治疗100例,有效率占97% 。[四川中医,1988,(4):43]④ 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所产生的流涎副反应:用生石膏30~60g,炒麦芽60~120g,30~60剂为1疗程。共治疗110例,结果流涎消失91例,流涎减少者12例,无效7例。[中医杂志,1986,27(2):28]

附药:煅石膏 Duanshigao 本品为石膏煅制加工品。味甘、辛、涩,性寒。归肺、胃经。功效收湿,生肌,敛疮,止血。主要外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上一篇:决明子 下一篇:天花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