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245页(1866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概述】本品又名赤术、青术、仙术、茅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的根茎。茅苍术主产于湖北、江苏、河南等地,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质量最好,故名茅苍术;北苍术主产于河北、陕西等地。春、秋二季挖取根茎,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再晒至全干。
【药性】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应用】
1.用于湿困脾胃诸证。如脾为湿困,运化失常,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等症,常与厚朴、陈皮等同用,方如平胃散;若寒湿偏盛者,可配干姜、附子等同用;如湿热偏盛者,则可与川连、黄芩、蒲公英等同用;若脾不健运,水湿溢肤而见水肿,可与白术、茯苓、泽泻等同用;若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之脾瘅证,可单用煎汤服,方如兰草汤。
2.用于湿邪在表诸证。如风寒夹湿,侵袭肌表,头身重痛,寒热无汗,常与羌活、白芷、藁本、川芎等同用;若湿温初起,恶寒无汗,身重头痛,常与香薷、藿香、羌活等同用;如暑湿之证,发热恶寒,头身困重,泄泻,常配藿香、荷叶、青蒿等同用。
3.用于风湿痹痛,痿证。治风湿痹痛,如湿邪偏胜,肢体酸重而痛,常配防风、萆薢、薏苡仁等同用;若湿热偏胜者,可配知母、黄芩、秦艽等配用;如湿热下注所致脚膝肿痛,或足痿不利,常与黄柏等同用,方如二妙散,此方还常用于治疗下部湿疮,妇女湿热带下等。
4.用于雀目,两目昏涩,可单味研末,纳入猪或羊肝煎服,也可配熟地、黑芝麻、决明子、野菊花等同用。现临床常用于治疗角膜软化症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禁服。风湿在表宜生用;湿困中焦宜炒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茅苍术根茎含挥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茅术醇、β-桉叶醇。还含β-芹子烯、榄香醇、3β-醋酸基苍术醇、3β-羟基苍术醇、3β-醋酸基苍术酮、3β-羟基苍术酮等。北苍术根茎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茅术醇、桉叶醇及α-没药醇,亦含有苍术定醇、乙酰苍术定醇等。
2.药理作用 苍术对应激性溃疡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并对胃肠有调节作用;苍术挥发油少量对蛙有镇静作用,同时使骨髓反射亢进,较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终至呼吸麻痹而死亡;有抗缺氧及保肝作用,能升高血糖;对食管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苍术水煎剂给大鼠灌胃,无利尿作用,但能显着增加钠和钾的排泄;对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肺炎支原体、口腔支原体、乙型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黄曲霉素和其他致病真菌均有显着的杀灭作用。
3.临床报道 ① 小儿腹泻:先将胡连和苍术研成细末,用瓶贮存备用。采用糯米酒糟,每次取一团鸭蛋大的酒糟捣成泥,撒上胡连苍术粉9~10g,捏成圆饼状,外敷于患儿脐部神阙穴位上,以塑料薄膜覆盖,外用绷带扎紧即可,每日敷1~2次,每次4~6小时。治疗500例,总有效率97.6%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10):635]② 夜盲症:苍术30g,石决明15g,夜明砂15g,猪肝100g(分2次)。将前3味药放入500 ml水中,煎成药汁200ml,分早晚煮猪肝食用,一般服2~6剂显效。[中医杂志,1981,22(12):52]③ 佝偻病:用苍术挥发油微型胶囊(每粒相当于苍术挥发油0.093ml),每次2粒,每日3次,连服1~2周,一个月后复查。治疗2~3岁佝偻病儿童120例,结果症状、体征大多数病例好转或改善,腕部摄片明显好转,有效率为85.4% 。[中药通报,1986,(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