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303页(1464字)
【药物出处】:《雷公炮炙论》
【概述】本品又名丁子香、雄丁香、公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花蕾。原产马来群岛及非洲,现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9月至次年3月花蕾开始呈白色,渐次变绿色,最后呈鲜红色时采收,除去花梗,晒干。
【药性】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温中降逆,补肾助阳。
【应用】
1.用于呃逆,呕吐,脘腹冷痛。若寒邪直中脾胃,或饮食生冷,寒滞于中,阳气被遏,胃气上逆所致呃逆,常与高良姜、柿蒂等同用;若胃气虚弱者,可加人参或党参同用,方如丁香柿蒂汤。治胃寒呕吐,本品可与生姜、半夏等配伍。治疗妊娠恶阻,与人参、藿香同煎服。治虚寒泻痢,脘腹冷痛,本品每与肉桂、白术、肉豆蔻等同用。
2.用于阳痿、子宫虚冷,可与附子、肉桂、巴戟天等同用。
此外,本品与肉桂同用,还可治阴疽;单味煎液或用乙醇浸液外搽局部,可治皮肤瘙痒症或癣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浸液外搽。
【使用注意】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畏郁金。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花蕾中含挥发油(即丁香油)16% ~18% ,油中主要含丁香油酚(占 70% ~ 80%)、乙酰丁香油酚(占 7% ~17%),以及少量α-与β-丁香烯、葎草烯、胡椒酚、α-衣兰烯等。花蕾中还含有4种黄酮衍生物,皆为黄酮苷元,其中两种为鼠李素及山柰酚;另有齐墩果酸、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异番樱桃素亭等。
2.药理作用 丁香有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解的作用,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提取物有抗胃溃疡、止泻、镇痛及抗缺氧、抗菌素凝血、抗突变、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
3.临床报道 ① 小儿腹泻:取丁香5~10g,肉桂0.4~6g,木香5~10g,共研细末,置于纱布袋内,用绷带缚于小儿脐上一夜。共治疗76例,结果痊愈56例,显效16例,好转4例。一般用药1~3次见效。[中医杂志,1985,(6):75]② 妊娠呕吐:丁香15g,半夏20g,共为细末,以生姜30g煎浓汁调成糊状。取适量,涂敷脐部,胶布固定。1日后呕吐渐止,再敷3日纳食如常。[中级医刊,1987,22(10):44]③ 麻痹性肠梗阻:用75% 酒精调和丁香末30~60g,敷于脐及脐周,直径约6~8cm,以纱布、塑料薄膜、腰布覆盖固定。共治疗20例,均获效。[中医杂志,1988,(11):55]④ 早泄:用丁香、细辛各20 g,75% 乙醇100ml。将两药浸泡于乙醇内半个月备用。使用时,用浸出液涂擦阴茎之龟头部位,经1.5~3.0分钟后即行房事。共治疗156例,结果对精神因素所致的早泄效果较好,单用本方即效。[新中医,198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