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妇产科药物手册》第317页(1066字)
【制剂规格】 粉针剂:100万IU,300万IU,500万IU。
【药理作用】 本品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糖蛋白,干扰素(IFN)本身并无直接抗病毒作用,而是在细胞表面与特殊的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AVP),它可选择性地阻断宿主细胞mRNA的传递和蛋白合成,使病毒不能复制。本品有α、β及γ 三种类型,分别来自人体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淋巴细胞。三种类型异构体在对抗病毒侵袭及免疫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IFN-α 与 IFN-β作用类似,有抗增殖和抗病毒作用,IFN-γ则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利用基因工程可大量生产 IFN,目前临床上已大量应用重组 IFN-α-2b和 IFN-αn3。IFN口服不吸收,肌内注射IFN-α300万IU后,4~6h可达血峰浓度,半衰期为6~12h,24h仍可测出其活力。本品在体内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胎盘、血—肺屏障以及眼房水、玻璃体。主要在肾及肝内代谢,体内灭活,少量由尿排出。
【适应证】 本品是目前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丁型肝炎较为有效的药物,如与阿昔洛韦、阿糖腺苷及皮质激素等合用,可望提高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阴转率。此外,可用于治疗毛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及艾滋病患者的卡波济肉瘤、免疫缺陷者和肾移植者,预防巨细胞病毒、EB病毒及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现IFN 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得到进一步肯定,多种实体瘤如肝癌、乳腺癌、肠癌亦已应用本品治疗。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每次300万IU,每周3次,疗程3~6个月,治疗毛细胞白血病方法同上。用于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卡波济肉瘤须用大剂量维持8~12周。
【药物相互作用】 与其他抗病毒药、免疫调节剂合用可提高疗效。
【不良反应】 有流感样症状(发热、头痛、倦怠、乏力、肌肉痛、食欲减退等),反复用药可有白细胞下降等血象变化,治程中可有转氨酶升高。大剂量使用时偶可致脑病、癫癎及电解质异常。
【注意事项】 ①对本品过敏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良忌用。②脑病变、精神障碍、骨髓抑制者,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