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偏好相似理论?
书籍:会计师实用全书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会计师实用全书》第650页(523字)
偏好相似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林德尔认为,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只能解释初级产品的贸易,而不能解释工业品的贸易。因为俄林的理论认为各国比较成本的差异是发生国际贸易的基础,而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别愈大,发生贸易的机会就越多,因此大量的国际贸易应是发达的工业国与不发达国家之间,以工业品交换初级产品的贸易。但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工业国家之间相互贸易占了国际贸易的绝大部分。林德尔认为,一种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必须是一种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即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取决于国内需求。而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大。林德尔认为平均收入水平是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主要的因素,平均收入水平的相似可以用来作为需求结构相似的指标。因此,人均收入水平相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范围可能是最大的,人均收入的差异是贸易的潜在障碍,一国虽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如果其他国家由于收入较低对它没有需求,国际贸易也就无从发生。偏好相似理论由需求方面,即由人均收入水平的一致性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流向,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独辟蹊径。这个理论也说明了发达国家的贸易优势远多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