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南人民出版社《香港手册》第85页(1354字)
又称“进出口贸易”或“国外贸易”。指一个国家(地区)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香港已是一个着名的转口商埠,转口贸易相当发展。战后40多年来,香港对外贸易又一直高速发展。1947年香港对外贸易总额只有27亿余元,1993年增至21188.48亿元,46年间增长764倍,平均每年递增15.5%。其中进口从15.5亿元,增至10725.97亿元,增长691倍,每年平均递增15.3%;出口从12.17亿元,增至10462.51亿元增长858倍,平均每年递增15.8%。其间除1952、1953、1954、1958及1975年的贸易总额较上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41年都呈上升之势,且多数年份都有两位数字的增长,最高的1950年,较上一年增长48%。各年代平均递增也不断提高,50年代4.96%,60年代升到13.07%,70年代再升至19.13%,80年代更高达21.5%,90年代的前4年平均递增17%。从香港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来看,目前无论是在进出口总值、进出口商品或进出口市场上,都居相当重要的地位,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据统计,1993年香港进出口贸易额2716亿美元,占世界进出口贸易的3.6%。1979年香港出口在世界出口贸易中排列第27位,1992年上升至第10位,1993年再升至第8位,进口则居第7位。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居第二。单从转口贸易来看,则居世界第一位,是全球最大的转口贸易商埠。战后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发展速度快。1948~1993年香港对外贸易年均递增15.3%,大大超过世界贸易平均递增9.6%的水平。(2)长期依赖西方国家市场。香港与内地贸易有很大发展,比重大幅度上升。但从整体看,香港对外贸易仍离不开对资本主义市场的严重依赖。它们仍占香港对外贸易的六成以上。(3)转口贸易占重要地位。从历史上看香港就是重要转口港。战后近50年来,转口出口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虽有升有降,但其重要性不减。目前占80%左右。(4)进口经常大于出口,长期存在贸易逆差。(5)进出口商品和进出口市场既广泛又集中。进出口商品品种繁多,但以轻纺工业品为主。进出口市场涉及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集中于中国内地、美国、日本、台湾等10个国家和地区,占香港外贸总值的80%左右。(6)进出口贸易自由,进出口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使市场机制的作用能得以充分发挥。香港从一个自由港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心,首先是与香港所具有的特殊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有关。(1)香港长期享有英联邦成员的特惠税待遇,有利于国际间的交往。(2)香港地处亚太地区中心位置,交通便利,是亚太地区经济往来的要冲。(3)港府长期坚持所谓“不干预”政策,也有利于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香港税率低,各种贸易管制手续比较简便,外汇和黄金不受管制,资金调动自由。这是香港保持其在世界贸易中的繁荣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也与香港本身所具有的商业价值有关。这包括:(1)香港是远东地区的重要轻纺工业制造中心、海运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信息中心。(2)香港现代化的城市生活设施,为世界各国商人提供各种周到的服务。(3)香港当局给予对外贸易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