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10页(2446字)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内对马克思主义史的研究,总的来说起步较晚。过去历来着重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分别研究,缺乏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的综合的、系统的、多学科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1983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把撰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列为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推动了国内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出版了不少的专着、学术论文和译着。
据不完全统计,在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方面,1949-1976年,发表文章(包括论文和译文)、专着14本(其中二本为译着);从1977年至今,发表文章342篇,论着和译着10本及资料性着作5本。
在专着方面主要有:(1)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集体编写的《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这本书尝试着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整个理论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总结和研究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它开辟了综合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新领域,填补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史研究中的一项空白。(2)葛锡有、赵邨方等人合着的《马克思主义诞生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该书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事件。这是一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入门书。(3)丁云本着的《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历史发展》(求实出版社,1984年)。此书特别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分析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并克服无产阶级运动中的各种错误倾向的过程中前进的。
为了及时反映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商务印书馆从1982年起出版由高崧等人编辑的《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到1986年已出版了7集,发表了上百篇探讨马克思主义来源的比较专门的研究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1984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专刊,刊登了6篇专题论文。其中苏绍智撰写的《编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若干问题》一文,介绍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有关着作,从方法论和编写指导思想等角度,论述了编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应该注意的一些理论问题,并提出了编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本框架。
在加强研究工作的同时,这几年来,国内还介绍和出版了国外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些着作。南斯拉夫弗兰尼茨基的《马克思主义史》已经译成中文,共有两个版本。英国的麦克莱伦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后者已经译成中文,也有两个版本。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84年。
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南——学习〈邓小平文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
马齐彬、陈登才:《浅谈毛泽东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郑德荣等:《毛泽东思想史稿》,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
张广信:《毛泽东思想研究答问》,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马齐彬、周逸等:《毛泽东建党思想与党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四十年来关于毛泽东思想的一些提法》,《红旗》1981年第2期。
邵华泽:《党为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而奋斗的七年》,《毛泽东思想研究》1984年第1期。
赵军先等:《浅谈毛泽东思想萌茅时期的核心》,《武汉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
牛连海:《关于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初探》,《华中师院学报》1983年第6期。
刘勉玉:《从三次历史性转变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江西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84年第2期。
陈金榜:《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起义的实践和党的第次历史性转变》,《江西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84年第2期。
黄少群:《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的提出和形成》,《理论月刊》1984年第5期。
郭润宇:《试论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标志》,《理论研究》1983年第12期。
陶金峰:《党的“二大”关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毛泽东思想萌芽之始》,《朝阳师专学报》1984年第3期。
杨超:《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毛泽东思想研究》1983年创刊号。
常宁、日山:《在新的实践中发展毛泽东思想》,《解放日报》1983年4月13日。
王文承:《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讨论综述》,《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