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266页(2399字)

新中国建立以来,英国文学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50年代初期,设置了机构,配备了专业人员,英国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建立起来了。但在选定研究课题和评价作家作品方面都存在片面性,例如不适当地强调作家的政治身分,或作品的题材应与革命有关等。因而常使研究工作未能接触到英国文学的主流。“作家身份决定论”、“题材决定论”很难使研究工作取得真正的进展。

二、1956年,周扬在纪念《草叶集》出版100周年和《唐·吉诃德》出版3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以这两部不朽名着为例,指出了外国古典文学与社会主义时代读者思想感情上的沟通,也肯定了“正统”现实主义以外的创作方法。这个讲话在外国文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方面是个重要的突破。杨绛的《菲尔丁在小说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历来围绕着菲尔丁进行的对小说理论、小说类型的研究,在英国文学研究中开辞了新的领域,探索了新的方法。卞之琳的莎士比亚悲剧研究涉及了人性、人道主义问题,也是这一时期的成果。李赋宁以乔叟为例从语言入手,引导人们少发空论,回到文学作品的“基本原素”——语言——中去。这不仅在英国文学、而且在整个外国文学研究中开了一个好的风气,吴兴华的《〈威尼斯商人〉——冲突与解决》以及《〈亨利四世〉序言》从具体的历史社会条件入手,细致地分析了形象的复杂性,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意义,包括作者不一定意识到的深远意义。这充分说明我们中国学者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独立的研究得出合于列主义的结论。

然而,上述好的势头未能保持下去,到50年代末,情况又有了变化。在当时的思想批判运动中,古典文学名着成了活靶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英国方面,如简·爱,被当作现实的人那样加以批判,如批判他(她)们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散发的个人主义毒素。英国文学研究中的这种“联系实际”、“联系政治”的作法,此时可谓达到一个高潮。

三、1960年至1962年期间,英国文学研究再次确立了历史主义的眼光,对英国文学史上有定评的名着,特别是所谓高峰(即文艺复兴与19世纪)的名着,一般都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给予肯定,如肯定其对本阶级的揭露批判,肯定这种批判有助于打破对资本主义制度永恒性的幻想等。这类评论虽然有时流于公式,但也可以说加强了科学性。不过由于“左”的影响仍然存在,英国文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远远没有解决。特别是那些用简单化的办法不便处理的作家作品,在我们的研究中要么略而不提,要么一笔抹杀。如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特罗洛普、被认为是宣扬宗教意识的乔治·艾略特、被断定是保守的司各特、被指责为琐碎的奥斯丁、被宣判为帝国主义代言人的吉卜林、还有那难以用所谓“现实主义真实描写”解释的康拉德等都在此列。但无论如何英国文学研究还是取得了进展。

四、“文化大革命”中,英国文学同中外古今世界文学宝藏一起都被扫荡一空。

五、随着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的批判,外国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发展的时期,在英国文学研究方面的表现是:

(一)英国文学名着翻译本大量重印,解决了读者对外国文学的饥渴。《莎士比亚全集》汉译本的第一次出版,在我国翻译史、出版史上都是件大事,对莎士比亚研究是个有力的推动。

(二)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量罪记》、《奥赛罗》、《罗米欧与朱丽叶》等名剧上演。《北京晚报》等报刊展开了关于《威尼斯商人》的讨论,说明这些演出在群众中发生了很大影响。

(三)外国文学刊物大量出现;一般文艺刊物也登载外国文学作品与评论,使得英国文学的介绍与评论借此获得较多的园地,整个局面活跃起来了。

(四)各种外国文学学会成立:英国方面,莎士比亚学会有常设机构,有刊物,有学术活动。此外,1982年,国际关系学院发起成立了北京地区英国文学学会。

(五)打破理论禁区,打破“现当代资产阶级文学=现当代资产阶级=反动、腐朽、没落、垂死……”的老公式,开展了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几位大师——英国的托·斯·艾略特、乔伊斯、劳伦斯、维吉尼亚·伍尔夫的介绍与研究。

(六)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的译介与研究,包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译介,对英国文学研究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七)开始了对英国文学史规律的思考。长期以来,对苏联学者阿尼克斯特的《英国文学史》的种种怀疑终于公开提出来了;王佐良主编的大型《英国文学史》列入国家重点项目。

英国文学研究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如何从理论观点和方法上改造学科,杨周翰在《关于提高外国文学史编写质量的几个问题》以及《攻玉集》中的一些文章,王佐良、李赋宁等主编的《英国文学名着选篇》的题解等都提出了要进一步彻底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各种简单化、庸俗化、机械化的理论公式的束缚,大胆借鉴现代西方文艺观、批评方法中一切合乎文艺创作规律的成分,使我们的研究更合乎文艺创作的规律,更合乎作品的实际,也更有创造性,使英国古今文学名着在中国社会的现实条件下放出新的光彩。同时,近几年出现的不少作家作品评论都努力打破窠臼,写出新意,决心把英国文学研究提到一个新的水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