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287页(1186字)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日本文学的介绍,重点置于本世纪初至30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翻译出版过二叶亭四迷、樋口一叶、夏目漱石、岛崎藤村、石川啄木、小林多喜二、德永直、宫本百合子、江修、壶井荣、野间宏等人的作品,选题范围不够开阔,评论、研究工作也是刚刚起步。

“文革”期间,除内部发行少量日本当代文学作品供参考外,日本文学的翻译、评论和研究工作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日本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工作得到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从1977年到1984年底,共出版翻译小说约1000篇(单行本120余种),歌千余首(诗歌集5种)、散文60余篇、电影电视文学剧本60余部、话剧剧本近30部(单行本5种)、报告文学10余篇、童话和民间故事数百则(单行本5种)、评论40余篇(专着10部),发表我国研究工作者撰写的评论文章280余篇(专着2部)、具有研究性质的动态报道和简介专访220余篇。

介绍范围和研究方向趋于开放。《源氏物语》、《万叶集》等古典名着和尾崎红叶、幸田露伴、森鸥外、国木田独步、志贺直哉、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芥川之介、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横光利一、崛辰雄、井伏鳟二、石川达三、太宰治、井上靖、司马辽太郎、山崎丰子、有吉佐和子等众多作家受到介绍和评论。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作品的翻译介绍的逐步增加,为中国作家提供了丰富的作品以资借鉴。同时,日本文学研究机构也日趋健全。1979年成立了以林林为会长,楼适夷、李芝等为副会长的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至今已举行过三次全国性讨论会,老、中、青研究工作者共提交涉及从古代到当代各时期文学的论文150篇左右。全国现有专业和半专业的日本文学研究人员100多人,主要分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各大学日本语言文学系(科)和各出版单位。

由研究工作者集体撰写、翻译的《日本文学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等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日本文学流派丛书》和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日本文学大系》等大型项目的编辑出版工作,目前也正在进行中。日本文学的评介和研究不断走向正规化和系列化。1979年创刊的《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先后开辟了“日本文学作品译注”和“日本文学讲座”固定栏目。1982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对日本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家进行了系统介绍。1982年初,全国首家专门译介日本文学的大型杂志《日本文学》问世。这份季刊坚持系统地登载作家作品特辑,并给评论以一定版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