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的评价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14页(1793字)

这方面的论文数量多,覆盖面大,举凡魏晋北朝的重要历史人物,几乎均有所论述。有两点特别值得指出,一点是为长期被基本否定的一些历史人物恢复名誉,另一点是对过去一向备受尊崇的历史人物提出批评。50年代后期,郭沫若发表了《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光明日报》1959年1月25日)一文,为曹操翻案,在史学界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仅从1959年1月至7月的半年内发表的讨论文章即达130余篇。讨论从曹操的历史评价开始,逐步深入到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与研究方法。通过讨论,大多数同志认为应当充分肯定曹操在历史上的作用,替他摘去坏人的帽子。近年来一些文章对孙权、石勒等重新加以评价。如施守全、施建伟指出,孙权不是一个“性多嫌忌,果于杀戮”的暴君,而是一个“聪明、仁智、雄略之主”,对开发江南卓有贡献(《重评孙权的历史地位》,《辽宁师院学报》1981年第3期)。张秀平高度评价了石勒的历史地位,认为他走完了从雇农到皇帝的历史过程,是刘邦朱元璋式的人物,是十六国割据政治中的佼佼者(《关于石勒的再评价问题》,《民族研究》1981年第3期)。简修炜充分肯定了王导在东晋存亡未卜的时刻所起的扶危转安的历史作用(《略论王导》,《历史教学问题》1982年第3期)。另一方面,论者对诸葛亮、魏孝文帝则提出了与过去不同的评价。如一些同志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是有瑕之玉,在战略制定和人才选用上有轻重倒置、偏颇失当之处;忽视教育和培养人才是导致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谢求成:《诸葛亮的成败得失》,《江海学刊》1982年第3期)。有的同志甚至认为诸葛亮只是一个德薄才平,过大于功的历史人物。有的同志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消极作用远比积极作用为大,其改革的实际内容是恢复礼乐,汉化实际上是儒化,其结果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衰亡(陈汉玉:《也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4期)。对于这些见解,有的论者表示异议,展开了讨论。

总之,建国以来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成绩斐然可观,在土地制度、阶级关系、农民战争、民族关系和历史人物评价几个方面,进展尤为显着。1984年11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工作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三联书店,1959年、《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1978年。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中华书局,1963年、《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1985年。

缪钺:《读史存稿》,中华书局,1963年。

何兹全:《魏晋南北朝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读史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1983年、《北朝经济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南朝经济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年。

万绳楠:《魏晋南北朝史论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

李剑农;《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稿》,三联书店,1959年。

长寿:《北狄与匈奴》,三联书店,1962年《乌。桓与鲜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氐与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姚薇元:《北朝如姓考》,中华书局,1962年。

周伟洲:《敕勒与柔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上一篇:农民战争问题 下一篇:隋唐五代史
分享到: